
楼道里设置了休息座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张雪/摄注重细节
公共空间微更新
楼道里除了精美的手绘墙,还有增添的楼梯扶手,每层楼都放置的休息座椅……无处不体现了微治理的精巧。
打虎山路公共空间微更新是由区规划资源局会同江浦路街道共同打造的社区规划师项目。来自同济大学的社区规划师匡晓明教授团队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了更为“关注人性化”的街道空间更新理念,强调街道空间与街道两侧公共设施、住区在功能空间上的协调、衍生和渗透。
针对现状街道空间两侧的建筑立面店招、建筑前区、步行空间、公共节点空间等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方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更新策略。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海绵、健康等设计理念在街道微空间更新中的应用。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服务都直接反映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拥有6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在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将城市治理的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从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入手,上海创新变革城市治理新机制。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珉生活更有质感,这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最初起点,也是最终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