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不少人对小米还有很多误解。误解什么呢?总有人说,‘小米就是组装厂,小米研发投入少,小米没有核心技术。’”11月2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上演讲时说道。
他坦言,从整体来看,小米的确跟全球最顶尖的几家科技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一家13年的公司,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和实力,还是挺强的。”
“大家拿13岁的小米,跟苹果比、三星比、华为比,是对我们有极高的期待、极高的要求。只不过,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雷军表示。
同一天,小米旗下品牌Redmi推出了Redmi K70系列新机。会上,Redmi与多个国产供应链企业宣布启动“2万亿新宏图计划”,未来10年带动国产供应链实现2万亿综合产值。
雷军在武汉大学
“捐赠是为了让中国出现更多华为小米比亚迪”
为了证明“组装厂”是对小米的误解,雷军在演讲时提到了不少数据。
他透露,过去五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为162亿元,2023年预计将达到200亿元,未来五年还会投入超过1000亿元;162亿元占到全国所有研发经费总和的0.53%。
雷军还以5G标准专利举例称,在今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中,华为是全球老大,占比14%;而小米占比4.1%,已进入全球前十。
“关于误解的问题,我也曾经烦恼过。后来我想明白了,没必要纠结,关键还得看自己的的成长。反过来说,大家拿13岁的小米,跟苹果比、三星比、华为比,是对我们有极高的期待、极高的要求。只不过,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他说道。
雷军认为,真正伟大的公司至少要经过30年的成长,“无论是索尼、苹果、三星,还是intel、AMD、英伟达,以及我们本土的华为、比亚迪,30年都是一个关键的门槛。”
“为什么是30年?因为30年,是几代工程师前赴后继,构建深厚领先技术体系的时间;是成长到足够的规模,追赶并超越相关行业原先存在的巨头所需的时间。”他表示,中国硬核科技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参与全球竞争,正在跨越30年的考验门槛。
雷军在武汉大学演讲
“当前的地缘晸治环境下,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我们要始终秉持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一面自立自强,一面持合作开放,将全球优势资源为我们所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雷军说道。
当天,雷军个人宣布向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人珉币,刷新武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这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此次捐赠主要聚焦三个方向,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基础学科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
谈及此次捐赠的目的,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就是为了能让中国出现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科技创业者,让中国有更多的华为、更多的小米、更多的比亚迪、更多的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