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杭州史话】杭州飞来峰与石刻造像

作者:时间:2024-04-24 20:01:01分类:教育

简介  杭州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灵隐寺前,是一座高209米的古灰岩山峰。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整个山峰虽不高,但山上怪石嵯峨,古树繁茂,洞壑遍布。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遍布从五

【杭州史话】杭州飞来峰与石刻造像

杭州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灵隐寺前,是一座高209米的古灰岩山峰。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整个山峰虽不高,但山上怪石嵯峨,古树繁茂,洞壑遍布。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遍布从五代至宋、元、明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飞来峰造像

名字传说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另一个说法是相传东晋年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此后,他就在这周边建灵隐、法镜、永福等寺。

飞来峰石造像

在飞来峰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明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

五代造像尚存10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即本尊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人势至菩萨),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3尊造像都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缘饰火焰纹的背光,保留晚唐的风格。

▲青林洞“西方三圣”

北宋造像约200多尊。北宋建隆元年(960),青林洞雕阿弥陀佛像,高仅33厘米,旁刻周钦造像题记,是北宋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都是小罗汉,雕造时间从咸平三年到六年(1000-1003)。

▲玉乳洞六祖像

玉乳洞内的六祖像较大,高96~116厘米不等,旁刻天圣四年(1026)“马氏一娘”造像题记。青林洞南口,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的“卢舍那佛会”浮雕,壶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150厘米。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在高束腰莲座上,双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菻牵引,狮旁有一侏儒;右侧普贤菩萨骑象,由獠蛮牵引,象旁亦有一侏儒;又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花;龛外侧刻乾兴元年(1022)胡承德造像题记。龙泓洞口的3幅浮雕也是宋代作品:一是白马驮经,浮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佛法,其中有3人拉着2匹驮经的马,旁刻《朱八戒》字,“八戒”字系后人改刻,原刻是“朱士行”字;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十,作缓步前进状。3幅浮雕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冷泉溪南侧有一龛南宋布袋弥勒像,粗眉大眼,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来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龛。

▲南宋弥勒与十八罗汉群像

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造像,是元代为数不多的雕刻艺术的代表,雕刻精美,保存完整,现存68龛,造像大小合计117尊。除龙泓洞内的一尊观音外,其余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岩削壁上。雕刻于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是由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伽主持营造的。

▲左为元代弥勒佛像,右为元代释迦如来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卷云:“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位于青林洞口的一铺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的“华严三圣”,龛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弧拱。本尊毗卢遮那高155厘米,头戴五佛宝冠,耳垂珥珰,着菩萨装,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双手作五字剑印;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戴宝冠,披薄纱,佩璎珞,作半跏跌坐式;旁有徐僧录造像题记。在冷泉溪南岸与壑雷亭隔溪相对处,有一龛无量寿佛,龛高270厘米,宽220厘米,平顶,坐像高206厘米,头顶螺发、肉臀,着半披肩袈裟,全跏跌坐式,作禅定相;龛下有长篇“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永福杨总统,江淮驰重望。旌灵鹫山中,向飞来峰上。凿破苍崖石,现出黄金像。……至元二十六年重阳日,住灵隐虎岩净伏谨述,大都海云易庵子安丹书,武林钱永昌刊。”文中“杨总统”,即杨琏真伽。在呼猿洞有两龛至元二十九年(1292)杨琏真伽命工镌造的石像:一龛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救度佛母像,本尊高220厘米,作禅定印;右侧文殊右手举剑;左侧救度佛母,高150厘米,右手作施愿印,均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另一龛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高205厘米,全跏跌坐式;其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150厘米,均半跏趺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两龛造像均有题记。在通天洞口外有一龛大白伞佛母像,龛高235厘米,宽160厘米,像高154厘米,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跌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伞盖。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汉文为“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过壑雷亭越溪而上,有一龛九尊造像。主尊佛母准提,三面八臂,容相丰满端丽,戴冠挂耳珰,上身半裸,饰璎珞,手执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台。左右胁侍菩萨身着轻衣,面带微笑,体态婀娜。两侧为四尊金刚,瞠目踞步,手掌兵器。龛上部有喇嘛塔,两侧各有供养天一尊,戴宝冠,托宝钵,乘祥云,向喇嘛塔飞来状。元代造像深受密宗影响。佛像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龛有平顶和拱券两种。莲座上沿饰莲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和身光均素面。

▲元代大势至菩萨

▲元代多闻天王

▲元代青头观音

▲元代无量寿佛

中国中原地区的石窟艺术,主要在晚唐以前。飞来峰造像,尤其是其中元代造像,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

1982年4月l5日,浙江省人珉晸府公布飞来峰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为元代尊胜佛母,该龛是飞来峰元代造像中佛龛最大,龛内造像最多的一龛。下为明代菩萨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上一篇:晨勃是啥

下一篇:郭德纲饥寒台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