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时期,过生日就不叫“过生日”,而是“过寿”。
“人活七十古来稀”,高寿在古代并不多见。一般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子女便会为其过寿。但过寿也有着诸多讲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发口舌之争。那珉间过寿究竟有哪些禁忌呢?
1、过九不过十
一说起过寿,很多人想到都是“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但珉间过寿时,碰到六十、七十、八十这样的年龄,通常都会提前一年过。比如六十大寿在59岁那一年举办,七十大寿在69岁那一年举办,这是为何呢?
在珉间,这种做法叫“做九头”。在中国的数字中,“九”一般代表极数,比如皇帝又称“九五之尊”,龙袍上画的是九条龙,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其次,“九”的谐音,便是“久”,意味着长长久久,同时,不在七十岁祝寿,而在六十九岁祝寿,是为了避免过于圆满,古人认为,月圆则缺,太过圆满则意味着缺失的到来。
2、开始便不得中断,仪式的禁忌
老人只要开始过寿,就必须年年举行。如果断了之后再做寿的话,珉间说法叫“断头生”,寓意不详。但频繁举行寿礼,亲戚朋友也会感到困扰,因此可以将过寿分为“大贺”和“小庆”。“大贺”用在比较特殊的年龄段,比如七十大寿,八十大寿等,可能需要隆重举行。但平常的寿礼,只要自家人坐一起吃顿饭就好了,没必要刻意惊动亲朋。当然,七十大寿、八十大寿这种注意提前一年举行。
3、“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次过寿,应低调或不过寿
“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两年坎便是73和84,因为孔子是在73岁过世的,而孟子是在84岁过世的,古代百姓认为,连两位圣人都迈不过的年龄关,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因此他们认为这两个时间点的寿宴过得越简单越好,太过招摇了,怕被阎王爷惦记。
声明:本文所采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用。如有侵拳,请联系小编删除。
作者公众号:乾易国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