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们脾气最不好的时候,估计就是辅导孩子作业了。父母们因为陪同孩子写作业而气得生病住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业,都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如果良好的习惯没有建立起来,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也会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压力。
父母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 写作业前的5分钟处理好杂事
有时,孩子写作业不够专注,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干扰,比如电视的声音、他人的交谈,或是被桌上的玩具吸引。
也可能是他们自身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比如频繁地喝水、吃零食、上厕所。
因此,在孩子开始写作业之前,父母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并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桌面整洁,不留玩具;提前满足身体需求,如喝水、上厕所;
如果饿了,可以先吃点小食。
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保持专注,不离开座位。
2. 引导孩子将作业进行排序
父母可以询问孩子:
今晚有哪些作业?
哪些作业写起来容易一些?
哪些作业写起来困难一些?
把每天的作业一项一项地分类列出,并与孩子共同决定写作业的顺序。
写作业时,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对勾,再接着完成下一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有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学习习惯。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增多,孩子习得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将为他的学习生活提供不少便利。
3. 协助孩子掌握检查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检查能力有些欠缺,多数孩子认为写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把检查的任务交给父母或老师了。
其实,检查是很重要的。检查方法掌握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协助孩子试试如下方法:
逐项核对:先按照作业清单或者老师的要求,一项一项核对是否都完成了,确保没有遗漏。
格式检查:作业不仅要看内容,格式也很重要。检查字体是否工整、书写是否规范,特别是数学作业,要看公式、符号是否书写正确。
逻辑检查:对于需要逻辑推理的题目,要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否连贯,逻辑是否严密,有没有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
思路回顾:对于难题,可以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了题目,以及解题的方法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