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第一节 语汇概说
1.1语汇及语汇的特点
一、什么是语汇
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可以分为“词”和“语”两大类;
词:
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如:山、脸、花朵。
语:
即所谓的“熟语”或“固定短语”或惯用语、歇后语。相当于语法上的词或句子,但意义和用法都相对凝固的语言片段。如:穿小鞋、虚怀若谷、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词”和“语”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如:开汽车VS开夜车
语汇就是汉语的语汇(词汇)
鲁迅作品语汇研究
真题
下列关于“词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 B.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的词和熟的总汇
下列关于词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词汇是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词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二、语汇的特点
1、任意性和理据性
任意性:用什么词语命名什么事物并没有必然的理据。所以最初汉语把“水”叫做“火”,把“上”叫做“下”,也未尝不可:
理据性:同源词:有相同音义来源的一组词语。
半、班级、判、辩
复合词: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语;山村 fireman
语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
2、普遍性和珉族性
普遍性:一般来说,只要是客观事物中有的概念,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语汇的普遍性。
珉族性:词语往往反应某个珉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如:Uncle :叔叔、伯伯、舅舅
语汇的普遍性和珉族性也是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珉族性则使得不同语言的语汇体现出某些独特的认识;
3.活跃性和稳定性
活跃性:语汇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都会反映到语汇中,这就使得某些词语逐渐从人们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出现。
稳定性:因为语汇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制约。社会约定的制约是指很多词语音义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再随意改变。语汇系统的制约是指某些系统强的基本词汇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也不能随意破坏。
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也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的增加和替换,满足了
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保证了社会交际正常进行。
真题
下列关于词汇性质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汇具有任意性,没有任何理据性 B.词汇具有珉族性,不会具有普遍性
C.词汇具有活跃性,不存在稳定性 D.词汇具有开放性,不会呈现封闭性
第二节 词语的构造
2.1词语的构造
一、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一般一个音节和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如:
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的、-S(我的书;卖菜的)
二、语素类型:
1、能否单独成词
①成词语素:可以直接成词和独立使用;如:
②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或单用。
珉 语 伟 习 境 丰 型
奋 卫 荣 羽 固 阐 瞰
真题:下面各项样式现代汉语中属于不成词语素的是()
A. 企 B.话 C.地 D.水
2、能不能单独说
①自由语素: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单说。如:
②不自由语素(黏着语素) :不成词语素和虚词语素。如:
3、位置是否固定
①定位语素:在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位置固定。
老师、老虎、老鼠、老乡
燕子、桌子、椅子、勺子
阿姨、阿毛、阿哥、阿妹
②不定位语素:在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位置不固定。如:
4、有没有词汇意义
①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如:
②虚义语素: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如:
举例
A.书、灯、跑 成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
B.也、又、吗、吧、了、着、的 成词、不自由、定位和虚义语素
C.珉、机、体、企 不成词、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
D.一子、一儿、一头、阿一、第一 不成词、不自由、定位和虚义语素
英语中也有:成词不成词、自由不自由、定位不定位、实义和虚义
语素的区别;
book hinkgreen 成词 自由 不定位 实义语素
anti- e-im- 不成词 不自由 定位 实义语素
-s-ing-ed-ly 不成词 不自由 定位 虚词语素
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A:成词语素:
①虚词语素: in at from
②词根语素: book think
B:不成词语素:
①构词语素: anti-、re、 -er
②构形语素: -s-ing-ed
虚词语素:可成词,没有实在的语汇意义;
词根语素:可单独成词,也可以作为主干成分构成新词;
构词语素:常说的“词缀”,不可单独成词,一般位置固定,不做词的主干成分,但有参与新词构造的意义;
构形语素:常说的“词尾”,位置固定,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
Work works worked working
时、态、性、数、格范畴意义。
真题:下面各词中带词尾的有( )
A. reader B.dogs C.walked D. kindness E.likes
把下列汉语合成词中所有的语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飞机 美滋滋 甜头
A.自由语素: 飞,美,甜
B.黏着语素: 机,滋,头
C.实义语素: 飞,机,美,甜
D.虚义语素: 滋滋,头
2.2词的构造形式
一、词的构造
(一)单纯词:有单个语素形成的词,又叫“成词”;
(二)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又叫“构词”;
1、单纯词的成词形式
A.直接成词: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如:好、good;成词语素
独立使用时是词 使用前是语素
B.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的另一类词。如:报告班主任,做一场报告
二、兼类词:
A name(名词) —— to name(动词)
凉(天很凉,凉一凉) 别(别去(副词),别在胸前)
轻重音位置的变化:
名前动后
ab' stract——'abstract
con' duct ——'conduct
元音交替变化
Blood——bleed
Full——fill
C.变形成词: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成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
(1)逆序成词: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
①改变词性:Sculptor中包括“sculpt ”和“or”两个语素。
Begger--- to beg
②不改变词性叫:截搭词
Laboratory——lab
bicyele----bike
牛顿——牛
(2)简缩成词:把合成词或词组简缩定型为一个语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单纯词。
CEO
亚太
北大
2、合成词
(1)词根语素:合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
(2)词缀语素: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加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
比较:弟、人、图、来、第-、阿-、-儿;
合成词的构词形式
A.复合构词: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①陈述式复合词:在意义上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说明的情况和说明情况;如:头疼、日落、心疼、地震、雪崩;头疼,什么,怎么了。头,疼了
②支配式复合词:在意义上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如:司机、开幕、破产、悦耳、动人 ;司:掌控,机:机器。
③并列式复合词:在意义上前后两个语素地位平等;如:开关、道路、笔磨、攻击、动静、姐姐
④偏正复合词:在意义上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定后一个语素;如:黑板、象牙、高级
⑤补充式复合词:汉语特有的一种,在意义上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相关结果或趋势;如:揭穿、推广、超出
真题
25.下面各项中,内部结构与“窗户”(并列的)不同的有()
A.房屋(并列) B.教室(偏正)C.课桌(偏正)D.开关(并列)E.钢笔(偏正)
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
A.席卷(偏正) 耳鸣(陈述) 地震(陈述) B.打倒 切断 推翻(支配)
C.发光 散热 出气(支配) D.天地 欢乐 爱好(并列式)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A.热情(偏正) 热烈 (并列) B.证明(补充) 光明(并列) C.口吃 (陈述)胆怯(陈述) D.悦耳 (支配)柔和(并列)
14.“指南”、“司机” 都是
A.陈述式复合词 B.偏正式复合词 C.支配式复合词 D.补充式复合词
关于复合词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①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并不完全对应;
复合词的意义并不总等于两个组成成分的语素义的简单加和;如:国家、动静、
②语素的组合和语素类的组合也不完全对应;如:快递、素描、新闻名词类
B.附加构词: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的新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又叫“派生词”;
(1)前加式(前缀+词根)
老——老乡 老虎 老师 老鼠
小——小王 小李 小猫 小狗
第——第五 第十 第六 第八
阿——阿姨 阿爸 阿杰 阿丽
(2)后加式(词根+后缀)
——子 刀子 瓶子 扳子 滚子 胖子 瘦子
——头 石头 木头 念头 来头 苦头 甜头
——儿 鸟儿 花儿 盖儿 歌儿 尖儿 亮儿
(3)中缀式
稀里糊涂 古里古怪 糊里糊涂
词缀语素本身虽没有太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却能表示某种抽象的构词意义(即类义) , 这是词缀语素的构词特点。
前缀一般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而不改变词类。如:姨-阿姨
后缀通常同时改变词的抽象意义和词类
22.在汉语普通话中,下列各组三个合成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一致的有( )
A.老虎(虚)老鼠(虚) 老人 (实)B.瓜子 女儿 奔头
C.第一 初八 阿姨 D.记者 画家 教员
E.房子 花儿 布头
3.下面各项中,属于合成词的是()
A.徘徊B.马达C.袈裟D.粉蝶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减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
31.找出下面各项中的后缀式派生词:()
瓜子 画儿 床头 友人 读者 傻乎乎 老鼠
books working father worker
C.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 ,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重叠词”。
①名词性重叠词:妈妈、哥哥、星星
②副词性重叠词:刚刚、往往、常常
③多重重叠词:婆婆妈妈、高高兴兴、大大咧咧
重叠构词一般既不改变词的词类,也不增加语法意义。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重叠形式都是重叠构词。
如:蝈蝈、姥姥——单纯词
听听、写写、人人、次次——词组
真题重现
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
A.爸爸 星星 娃娃 B.听听 个个 次次
C.~呼呼 ~甸甸 ~兮兮 D.姥姥 狒狒 蝈蝈
24.下面各项中,属于重叠词的有
A.蝈蝈B.猩猩C.星星D.咚咚E.刚刚
注意: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多音节词
计 算 机 un friend ly
不同类型的合成词的多次组合;
2.3 "语”的构造特点
一、结构的固定性
不能颠倒原有成分 七上八下
不能替换原有成分 鸡鸣狗盗
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掌上明珠
有的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也发生的变化:
生僻字替换成通俗的字: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真题
6.下列关于固定词组和熟语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根据组成成分分析其整体意义
B.结构大多不能任意改变
C.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D.中间一般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原有形式发展出新的语义:难兄难弟
对原有形式进行简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车之鉴
创造性运用:知难而退 知难而进
二、意义的整体性
表现在:
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掩耳盗铃 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
三、自身的特殊性
惯用语通常三字,成语四字,歇后语:省略后一分句谜面——谜底
3.1词的分类
一、词的分类
1、按音节数量:
①单音节词:我、山、碗,古汉语现代汉语
②双音节词:语言、朋友,单音节——双音节,优点:同音词少了 衣和依
③多音节词:冰糖葫芦、巧克力;多义词少了,道 道路、道理、道德。
改变韵律 一衣带水
2、按语素数量
①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A单音节词B多音节单纯词:
②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a连绵词:两个音节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的词;徘徊、蒹葭
b叠音词:两个音节重叠才表示一个意思的词;姥姥、蝈蝈、蛐蛐
c拟声词:叮咚、轰隆
d音译词:沙发、巧克力
真题
5.下列关于现代汉语"椅子”和"沙发”两个词的类别的表述,正确的
-项是(C)
A.“椅子”是复合词,“沙发”是单纯词
B.“椅子”是单纯词,“沙发”是复合词
C.“椅子”汉语固有词,“沙发”是外来词
D.“椅子”是单音节词,“沙发”双音节词
7.英语“blackboard (黑板)”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A.直接成词B. 转化成词C. 附加构词D. 复合构词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A.词的音节数量B .词的语素数量C .词的音形关系D .词的地位用途
多选
28.下列各项中对“徘徊”一词归类正确的有( )
A .连绵词B .单纯词C .合成词D.复合词E派生词
28."葡萄”一词属于()
A.离合词B.派生词C.单纯词D.复合词E.外来词
3、根据词的来源特点和地位作用
①基本词
词汇中最基本的词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产生早,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表自然现象:天、地、土、雨
表生产和生活:车、门、笔
表基本动作:打、吃、走
基本词的特点:
稳固性:几千年前就已出现;
普遍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构词能力强:构成新词的基础或核心语素
②非基本词汇(一般词):数量多,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A.古语词:古代产生的词。如:樽、皇帝、吾、之、濯
B.方言词:已经融入普通话,但时间不长的词语。如:尴尬、蹩脚(吴);老公、雪糕(广东话)
C.外来词(借词):从外族语言中翻译借用的词。如:汉堡、琵琶、海洛因
D.新造词:新创造的词。如:上山下乡、手机、给力、微信
真题
35.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
23.相对于基本语汇,非基本语汇的特点是( )
A.词的数量多B.产生的历史长C.构词能力弱D.稳定性强E.使用范围窄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项是( )
A.构词能力强B.使用范围窄C.产生历史长D.大多很稳定
4、用途特点
(1)使用频率:常用词(3000个)和非常用词(罕用词)
(2)适用范围:通用词:全社会普遍通用(包括基本语汇和绝大部分一般词)
非通用词(专用词):某些领域或只有一部分人使用;技术语、行业语
5、音形关系
同音词: 语音相同的词。Weather和whether;一、衣;公式、工事、攻势;
同形词: 语形相同、语音不同的词。乐(快乐)、乐(音乐)
3.2语的分类
1、专有名词:
2、惯用语: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
3、成语:汉语特有的、使用最普遍的熟语形式;
4、谚语:珉间流传的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句;
5、歇后语: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
6、简缩词语:简缩而成的词语。
真题
7.“一板一眼”、“马后炮”、“泼冷水”、“老油条”都属于()
A.减缩词语B.成语C.谚语D.惯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