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乔仕
编辑/木乔仕
相声演员姜昆这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1983年就凭借幽默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造诣在春晚上大放光彩,1987年春晚,姜昆的《虎口脱险》相声更是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提到姜昆的女儿姜珊,认识她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姜昆的女儿要比他本人在艺术领域更有天赋。
小时候的姜珊就是红极一时的童星了,因为清脆婉转的歌喉和姜昆女儿的身份,让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但当她大红大紫之际,她的父亲却选择将她送往异国他乡。
留学异国他乡十载,正以为学有所成归来时,却发现自己被一段相声给“暗讽”,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44岁姜珊至今仍是孑然一人,半生飘零半生孤独的姜珊究竟经历了什么?
早些年姜珊和张雨生合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其清脆嘹亮的嗓音惹得许多人的喜爱。一时间成为当时歌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此时的姜珊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年纪轻轻就和当时的大腕合作,且台风丝毫不逊色于前辈。
姜珊认为自己可以向更大的舞台进发,追求更高的艺术天地,但却在此时听到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他的父亲准备送她去澳大利亚。
被父亲强行掐断自己的演艺生涯,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这让她似乎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姜珊此时的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煎熬,她渴望回到国内,渴望在国内的演艺界有自己的一番成就。
其实,这个充满韧性的姑娘在一开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初的她刚刚经历人生的辉煌,内心满满的都是骄傲,她不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她选择了反抗。
刚来到澳大利亚两个月,她就打算想办法要逃离这里回到北京,事实是她也确实做到了。
而姜珊以为自己的反抗能让她的父亲知道她的决心,天真地以为能感动姜昆,但事实是她确实太天真了。
当姜珊一声不吭地突然站在姜昆面前时,姜昆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叹好久不见的女儿,而是不解,他以为自己的女儿在国外遇到了什么麻烦。
姜昆从来没有想过她是因为追求自己的演艺梦而回到的北京。当姜珊满心诿屈和他诉说缘由之后,他并没有心疼和感动,而是感到被女儿忤逆的愤怒,仍然固执地认为姜珊不适合演艺圈。
姜昆说:“只要我还在,你就只能好好读书,别想着做什么明星梦”
姜珊无法说服自己的父亲,于是不得不向他妥协,再次登上被送往澳大利亚的飞机,正式开启自己的十年留学生涯。
在异国他乡待了十年,十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让这位小姑娘脱胎换骨,相反,十年的煎熬挣扎让她的内心更加疲惫,曾经的梦想像水中捞月一般可触不可及。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十年生涯中,姜珊确实是在好好学习,只不过相对于自己喜爱的艺术,其他方面的学习总是少了股热情。她把自己变成了牵线木偶,只为了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
或许是因为自己无法追求内心的梦想,或许是被自己父亲操控人生感到怨恨,姜珊和姜昆的关系并不好。
居住在澳大利亚,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姜珊一家主要收入来自于姜昆,但姜珊并不选择主动问姜昆要生活费,而是和母亲沟通,向母亲要生活费。
姜珊不愿意和姜昆交流,十年留学生涯,姜珊姜昆父女之间似乎出现了一道无形的墙,姜昆想要和自己女儿说话,但姜珊却选择对他冷暴力。
姜珊对姜昆长期的冷暴力,让他不得不慌了神,姜昆想要让父女俩的关系重归于好。可面对青春期的女儿,无论他怎么服软对姜珊都无济于事。
姜昆看着油盐不进的女儿,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得不到她的原谅,但他却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自己并不需要得到原谅,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接受自己这个父亲。
他内心始终认为:自己的女儿并不适合演艺圈,她就应该好好读书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
在姜昆的影响下,姜珊的留学生涯结束了,回到国内的她已经告别了孩童的童真。同时她的眼睛里也失去了曾经登上舞台时,明亮自信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如水。
姜珊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仍然想着自己儿时的演艺梦,只是这时候的姜珊和小时候的自己相比已经是判若两人。
归来后的姜珊带着自己从海外留学的知识,做过很多事情,她成立过公司,也当过创意总监,也当过白领。可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姜珊都感到不快乐,感到厌倦,没有哪一件事能让她坚持很长的时间。
终于,身为父亲的姜昆看不下去了,他语重心长地和姜珊说:“如果你还是想要登上舞台的话,我愿意支持你”,就这样,姜珊在父亲的支持下再次上台表演。
她在父亲的推荐下来到一家北京表演单位,她的歌声依然动听,有人将艳丽的鲜花送给她,场下的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鼓舞她,但她的内心却像沙漠一样平静。
这时候的姜珊已经失去了儿时的兴奋,在姜昆的影响下,已经很难再从表演中感受到舞台的快乐。但是姜珊内心仍然保持着对表演的初心,她选择坚持表演来唤醒最初的那份热爱。
但好景不长,几个月之后,一次媒体的采访让她放弃了坚持。
姜珊在一次演出结束之后被媒体争相问道:“你的演出机会和演出地位是因为你的父亲吗?”,“如果没有姜昆你觉得会被人认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姜珊感到窒息。
她感到诿屈,噙满泪水地和父亲说:“我不想唱歌了,我找不到一点快乐”。是的,远离演艺圈十多年的她,已经很难适应此时娱乐圈的节奏了,也许对她来说,离开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终,姜珊选择告别这个她从小热爱的圈子,她离开了演艺圈不再唱歌,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人。
普通人的生活很平淡,在忙碌之余可以抽空陪陪自己的父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珊似乎逐渐变成了一个被大家遗忘的明星,可是,就在此时,一段的相声的出现打破了姜珊原本平静的生活。让姜珊陷入了一个充斥着绯议的舆论漩涡。
2006年,姜昆与郭德纲两人之间的斗争充满着火药味,一面是反三俗一面是俗到家。这两个门派的相声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而郭德纲的嘴又以损毒狠辣出名,作为姜昆的女儿也很难独善其身。
一次,郭德纲在相声表演中说道:“北京的一个著名脱口秀演员,女儿也是演员,只和外国的导演交往”,一时间,姜昆作为郭德纲的对头,其女儿和外国导演交往的消息传遍网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时的姜珊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无数人猜测她是不是被外国的导演潜规则过。一时间,过气女明星姜珊又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只不过此时的她是以潜规则的形象出现的。
年纪轻轻的姜珊,正值花容月貌,却被这毫无证据的谣言陷入深深的诿屈和痛苦当中。但随着时间的洗涤,她的冤屈也逐渐被人发现。
原来彼时的她在美国只是一个幕后人员,根本不会被导演有潜规则的可能。但真相来的太晚了,花季少女的她满腹的诿屈和冤枉又能向谁诉说呢。
只是两家之间的斗争波及到了她,作为姜昆的女儿,不可避免地会被人说三道四。姜珊是无辜的受害者,她毫无缘由地被人泼脏水,关于她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
其实回到国内的她,曾经也有过一段甜蜜的恋爱并且还成了家,姜珊回国后曾和一位高中的男同学关系很好,两人曾经一度相识相爱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正是因为这些风言风语,才让两人的感情破裂,最终走向分开的地步。这些流言蜚语像一把把无情的刀子,割在两人的心头,一点点的将连接两人感情的纽带割舍。
舆论的风浪能将普通人的生活摧毁,身处舆论中心的姜珊也丢失了爱的避风港。在这场三俗与反三俗的派系斗争中,姜珊也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罢了。
这场强烈的舆论风波却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她不仅失去了原本爱她的丈夫,也很难再找到新的爱她的人组建新的家庭,姜珊的留学生涯在她的人生埋下了一个痛苦的伏笔。
直至2009年,30岁的姜珊仍然是一个人的状态,作为父亲的姜昆担心女儿的婚姻,他通过媒体向群众发声告诉大家她的女儿是无辜的,纯洁的,但是舆论和八卦的声音盖住了他。
人们宁愿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姜珊也不愿意相信姜昆的话。姜珊的漂亮、留学经历似乎成了外国导演潜规则的条件,很少再有男人愿意去相信姜珊,主动地追求她。
于是姜珊不得不被迫处于孤独,面对姜珊的孤独,父亲姜昆多次找人与她相亲却屡屡未果,看着成不了家的女儿,父亲时常流下悔恨的泪水。
或许他后悔了,他后悔自己一意孤行将女儿送上国外留学,他怨恨自己和其他人的斗争波及到了女儿。
可是后悔和怨恨都已经晚了,也许当初他选择放手让自己的女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结果会让人满意的多吧。
时至今日,姜珊仍是孑然一人,处于未婚的状态,一段相声,两家斗争,最终造就的结果就是姜珊这位无辜的受害者失去了婚姻的幸福,得不到爱情的甜蜜,让人无不为之感叹。
姜珊的一生可以说极其精彩也极其不幸,她精彩于出生在一个亮眼的明星世家,有着夺目的光环,有着光彩的父亲。她不幸于父亲的专断,不幸于派系之间斗争的牺牲。
姜珊的感情经历是令人感叹的,姜珊身处异国他乡,孑然一人的情况下认识到了一位对她好的高中同学。
回国后两人的爱情得到结果,却在外界舆论的压迫下最终走向破灭,身处孤独却无法改变现状。
从小时候的自信、光芒万丈到长大的不幸,这中间的一切可以说都离不开父亲姜昆的影响。
正是因为父亲,自己才有机会登上舞台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歌喉,也正是因为父亲,才造就了自己不幸的一生。
作为一名父亲,姜昆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让自己的女儿远离娱乐圈,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姜昆却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女儿想要什么,姜昆并没有遵循自己女儿内心的想法。
当她想要追求明星梦时他选择让她留学,当女儿选择回归平淡时,派系的斗争又让她身处漩涡。姜昆是无奈的,但不可否认姜珊的不幸离不开他的影响。
也许,作为父亲,有时应当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自己“一言堂”,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主见。
老鹰在教小鹰飞翔时会放手让小鹰从悬崖处挣扎,教育孩子有时候也需要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人生应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