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终于有一天,男孩拔去了所有的钉子,他也养成了善于忍耐,不轻易发脾气的好习惯。当他去报告父亲的时候,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指着后墙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不过,你看看墙上的那些洞,如果不重新修复,这些洞将永远留在那里,而修复要花出很大的代价。发脾气是很轻易的事,可你生气时说的话、做的事,就像钉子留下的洞一样,消除它的影响需要花很大代价。所以,我的孩子,要学会忍耐和承受,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不公平和一点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要知道,一时的不忍和冲动,很可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永久的伤害。今后要学会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打开一扇窗,也能让自己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作者感言:男孩的父亲,不仅是慈父,更是睿智的心灵导师。每一个做父母或将要做父母的人,或者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好好读读这则小故事,它会告诉你怎样教育子女或学生。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如下启示:
启示一:作为父母或师长,对子女或学生气质、性格方面的缺点、毛病,要象故事里的父亲那样,立足疏导。这是因为,克服气质、性格方面的缺点、毛病,是一种内在心性改变和外在行为调整的互动过程,它需要循循善诱,靠简单粗暴的强制性制止,是很难奏效的。人的气质、性格如水,靠堵是堵不住的,只能因势利导,加以疏通。
启示二:坏习惯的克服和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所以,要想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就必须有恒心,耐住性子,从点滴做起,时间能改变一切。希望别人改掉坏习惯和养成好习惯,也应持这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