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种罚抄多少遍的惩罚方式是有极大副作用的,这种方式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对学习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严格意义上来,这样的惩罚对知识的掌握帮助不大,更多的是威慑作用。
但如果有老师滥用这种惩罚方式,尤其是用在那些本来就学习困难,时间不够用,或者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上,那就更雪上加霜了。
不但起不到惩罚的作用,反而让学生进入一个罚抄,没时间好好做作业,错得更多,再罚抄这类的恶性循环中。而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是极难打破的。

因此,一般经验丰富的老师极少使用这个办法来惩罚学生,毕竟杀伤力太大,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并无太大帮助。
学生时代被老师惩罚,甚至是体罚,长大后是感激还是怨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无法一概而论。
这个因人而异的人,一是指学生,二是指老师,这就是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从事教育工作的是人,被教育的对象也是人,这两个“人”会把批评体罚这种现象,演绎出形形色色的精彩故事或者事故。

2018年发生的“反削”事件,学生常某在二十年后,在遇到自己当年的老师,现在已经是花甲老人的老师时,是直接“反削”,演绎了一幕令人心酸的“君子报仇20年不晚”的人间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