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殴打母亲虽然让沱沱害怕,但是更让他产生“以前我小,没得力量;现在我大了,我决定复仇”的暴力思想,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控制不住自己。
父母的家暴行为,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心巨大的伤害,更有可能让孩子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以为只要自己拳头足够硬,就能为所欲为。
殊不知,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孩子将成为父母暴力行为的牺牲品。
04
前几日,安徽合肥的王女士报警说,在婚姻存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她多次遭受丈夫范某的侮辱威胁和殴打。

春节期间,范某又一次对王女士和女儿进行殴打,派出所处理过后,范某又发短信微信恐吓王女士。
王女士之前一直考虑女儿还小选择了隐忍,现在女儿也长大了,王女士提出离婚,并且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也意味着范某再也不能靠近王女士和女儿的身边了。
对于夫妻之间的家暴行为,被家暴的一方,很多时候会抱着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的想法,说服自己为了孩子去忍耐,期待对方能够良心发现。
但这其实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看到父母一方被打到死去活来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和仇恨怎么会少得了?

曾有一项针对儿童的调查表明,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发生自杀的可能性,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高6倍,犯罪机会高74倍。
在这样战战兢兢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么被家暴一方的淫威所挟制,变得胆小恐惧和懦弱无能,终其一生都畏缩怕事。
要么就是产生报复社会和他人的想法,形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毁掉两代人甚至其他人的人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做好父母的样子,至少不要用暴力行为对待另一方,才能让孩子能够平安地长大。
作者简介:心海一隅,自由撰稿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