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子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举起相机开始拍照。
“我要把这些都拍下来,然后拿去学校给小伙伴们看!”
待儿子拍完,我说:“我看看。”我煞有介事得看了一会:“拍得不错,可是,还有好多细微的小景色没办法一一收录,有些可惜呢!”
儿子急道:“我都拍下来!”
“相机的电量都要不够用啦!”看着儿子有些失落的眼神,我轻拍他的肩膀,“你听——”
寒山寺的钟声再度响起,古老的音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美。
“钟声很有韵味呢。”儿子看了看相机:“可惜钟声拍不下来……”

“试着写出来怎么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变成文字,写出来。因为这些都是你亲身体会的,你不用想着怎么去捏造那些虚假的感受,去想象那些虚假的画面,只要把你的感受如实记录下来,你的小伙伴们看到了,说不定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吧?”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妈妈!我要写出来!”
一次成功的五一旅游,让我们为儿子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中,我们也不断地在慢慢引导他,最后,才有了儿子对写作的热爱。
领奖台上,儿子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明日就是五一假期了,家长们有准备带孩子外出游玩的计划吗?可能很多家长会比较反感亲子旅游,认为自家的孩子更适合“圈养”,一放出去就“野味儿”十足搂不住。
大部分孩子的确存在外出比在家更淘气的情况,家长经常会因为担心孩子安危,嫌自家孩子太闹腾,而去批评训斥孩子,其实,在家长眼中孩子外出游玩时的不听话,不讲礼貌,其实远没有那么严重,只不过是孩子自然的心理反馈,所以家长要搞清楚原因,不要轻易去埋怨孩子,更不要错怪了孩子。

出门在外,孩子的这些表现并非是“没礼貌”,别错怪了孩子
1:不主动和人打招呼
在中国式父母眼中,孩子的素养能力,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优良,更多的家长喜欢攀比孩子,更喜欢孩子得到别人的夸赞,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见人打招呼。可能有些人是自己的亲戚,也可能是刚刚认识不久的陌生人。
家长认为,孩子能够自然大方的主动和人们打招呼,才能说明自己的家教好,能给自己脸上争光,就会要求孩子去主动打招呼,很少考虑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这种强迫式的打招呼,有些孩子会很反感,无论家长怎么教,孩子都不愿意开口,有两方面原因。
亲戚和朋友太多,孩子记性差,记不住对方该叫什么,害怕叫错了尴尬。毕竟错综复杂的亲戚朋友关系,有时候就连我们成年人都不能记全,更何况孩子。
孩子性格导致,有些孩子天性就比较内向胆小,家长强迫孩子说话聊天打招呼的行为,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