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嫁入巩家十几年,不曾享过什么福。我的祖父祖母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好,大伯一家照顾着祖父祖母。母亲常常想不能尽孝道,总是亏欠公公婆婆,对大伯一家也是十分感激。每年春节回老家看祖父祖母,母亲总是给每个人准备东西。时常我都睡醒一觉了,母亲还在灯下清点查看带回老家的东西。回到老家母亲也从不闲着,即使是冰天雪地也会和大伯母做饭,收拾。有时候手冻得通红,也不会说半句不愿意。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记得去年回老家,不知道嫂子是怎么了,那天晚上摆了一张生气的脸给大伯母,气得大伯母直掉眼泪。母亲立在大伯母身旁说了许久开解的话,接着,又到嫂子房里。母亲没有直接指责嫂子,而是说一些她带我的不容易,和嫁到巩家后一些高兴的事情。告诉嫂子下半辈子和她过日子的人就是姓巩的一家,还说大伯母的善良、勤劳、不容易,我们都应该尊重她,并让嫂子知晓她在这个家庭的责任。这个时候嫂子也知道她做的不妥当,小声的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母亲给嫂子说的这些话,也是平日里她照做的。
细数着这些桩桩件件,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在母亲的陪伴下,我已度过十年光阴。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倘若我有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与待人接物的常识——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古诗中提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单纯指情人之间的相思,而是指吟诗者对于所思念的人的一种美好祝愿,而思念人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情人,也可以包括亲人。其实自古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于团圆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中国人有专门的节日来庆祝团圆,那就是春节。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全家幸福、阖家团圆的美好景象是有一种极其崇高的热情的,1910年,曹禺出生于中国天津。曹禺是谁?曹禺是文学著作《雷雨》的作者。曹禺自出生始,就带了一个不幸的光环,那就是母亲因为生育曹禺所以生命垂危,在孩子出生的第3天就体力不支去了另一个世界。
然而曹禺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够生长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也果断的选择迎娶妻子的妹妹来作为孩子的母亲。夫妻两人虽然重建了家庭,但是也并没有考虑再生一个孩子,为了给足曹禺更多的关爱,这个决定也被曹禺的继母所认同。但是生活在父母关心的环境中,曹禺自小的性格反而变得十分内向。
不愿意说话,觉得自己没有童年人作为朋友,如果继母能够为自己带来一个弟弟或妹妹的话,说不定这样的情况会得到改观,但是没想到在父母那边并不愿意再考虑要一个孩子,所以曹禺心中也有一些自责感。1913年,曹禺第1次在继母的带领下接触到了戏剧,然而从此之后曹禺便对戏剧一发不可收拾。
每当看戏的时候,曹禺脸上所洋溢出幸福的笑容。1929年曹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然后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叫做郑秀的女孩。当时曹禺主动追求郑秀,但是当时的郑秀也不以为意,觉得曹禺只不过是普通男孩子中的一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