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黔敖为了博得好名声,在路上摆上了很多食物,等着饿着的人来吃。
怕别人不知道这里有食物,还大声吆喝:这里有食物,大家赶紧来吃吧!
他很惊讶,为什么一个人也没有来,好不容易看见一个饿汉经过,还遮遮掩掩,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
黔敖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和那个饿汉说:“喂,过来吃吧!”
原本以为饿汉要感谢他的好意,但没想饿汉假装没听见,理也没有理他。
黔敖又接着说了一句:“还在磨蹭什么,赶紧来吃,不吃要饿死了!”
饿汉放下袖子,瞪了他一眼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些,才被饿成这样的!”
这便是不吃「嗟来之食」的典故。
就算饥饿难耐,穷困潦倒,他人仍有保持人格尊严的拳利和骨气。
《罪恶王冠》有言,在自称善意之时,即存恶意。
最温柔的善意,从来不是赤裸裸的同情。
前天跟同学琳儿吃饭,她告诉我一件极为难堪的事。
几个月前,琳儿离婚后,带着5岁的女儿回到了娘家。
七大姑八大姨轮番看望她,今天送点旧衣服,明天送点吃的。
这些琳儿已经受不了了。
更让她受不了的,是各种巴拉巴拉:
“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过啊?”
“趁年轻找个好人嫁了吧!”
“复婚,复婚,复婚……”
塞缪尔·约翰逊说,通往地狱之路,通常由善意铺就。
新浪网友@沉思在博客上说了一件自己的事。
他上小学时,一家四口只能挤在14.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不方便不说,最让他头痛的是——没办法洗澡。
夏天都好过,去河里洗洗就好,最怕冬天,没有钱去澡堂,家里也实在没有地,让他洗个不感冒的澡。
在他印象中,常常一个冬天不洗澡,他描述自己脏的程度:“脖子和耳根,被一层泥垢糊着,而每年开春,膝盖和肘,就像戴了个黑色的护腕一样…”
这种情况在他四年级换了班主任之后,发生了改变。
新来的班主任,隔三差五请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去家里帮忙做煤球。
做完煤球,就会弄得浑身都黑乎乎的,老师就让他们洗干净再回家。
想着每次都能去老师家洗个痛快澡,他很乐意帮助老师,老师也很乐意请求他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