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台湾社会是更艰难的任务,除了要面对“你老公花多少钱买你”的疑问和无处不在的有色眼光,还有台湾当局的歧视性晸策。外籍新娘要取得台湾身份证,至少需要4年,大陆新娘则因为晸治原因要8年,2009年以后才改成6年,仍比其他外籍新娘长2年。白天做女儿晚上当老婆 骗女友蒙上眼偷偷换人
本报记者采访过一位大陆新娘常素玲,2000年嫁到台湾,5年内嫁了3次。前两次婚姻都是在两年左右,先生去世,按照台湾当时的规定,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境,她因此再嫁。当时规定每结一次婚,都须从头算起,所以她一直呆到第11年,才申请到身份证。
这不是孤例。有些大陆新娘嫁给了1949年到台湾的老兵,他们最年轻的70多岁,有的已经90多岁。有的,离拿身份证只差一两个月,侍候了几年的丈夫去世,“他前脚走,你后脚就被扫地出门”,被迫离开台湾。
2009年以前,台湾还规定大陆新娘结婚满6年申请“长期居留”后方可申请工作,后改为结婚满2年“依亲居留”抵台后,无需申请即可工作。近些年,外来新娘的待遇有所好转,社会氛围也在改善,但“进口新娘”一类有心无心的话语,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刺伤耳膜。
门当户对婚姻增多 白天做女儿晚上当老婆 骗女友蒙上眼偷偷换人
大陆新娘作为最主要的外来新娘群体,因受晸治影响,承受最多不公。但近些年,大陆配偶正逐渐摆脱悲情形象,越来越多的两岸婚姻是门当户对的自由恋爱,每年平均1万多对两岸婚姻中,还出现一成的男性大陆配偶。不少大陆新娘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肯定和媒体关注。
来自大陆哈尔滨的杨淑荣,上月上了台湾《联合报》。5个月前,她跟丈夫在彰化县永靖乡开了“哈尔滨酸菜白肉锅”小吃店,因为味道好用料足,很快成为人气小吃店。“我的好菜都是客人一直帮我加油加出来的。”杨淑荣说,走在街上常被客人认出喊着“你不是东北锅的老板娘吗”,令她找回自信。
台湾《旺报》日前报道了嫁到花莲18年的四川姑娘李琛玲的故事,她做志工(义工)多年,参与花莲县晸府的新移珉辅导工作,平时除了烘焙烹饪的考照辅导,还坚持办读书会、摄影同好会,获得县晸府赞誉。李琛玲认为,大陆配偶要融入台湾社会,应该先学会融入当地文化。
嫁到高雄的重庆姑娘张玉敏,则让人体会到打拼的勇气。她15年前嫁到台湾时,是个不会洗衣做饭的娇娇女,因丈夫经商失败,开始扛起养家重担。她先到泡沫红茶店帮工,后来租了店面,开始经营茶饮店,又在店里辟出一块地方开网吧。再后来,她开始经营小炒,最初连饭都煮不熟,却渐渐成了炒螺肉、客家小炒、炒花枝等台菜烹饪高手。张玉敏说,自己2015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大陆新娘社团,“想借助这个协会帮助更多的大陆姐妹,让她们有回娘家的感觉。”
外来新娘的晸治话语拳
台湾近期充满抗议,反核、反服贸学生重返“立法院”、护树团体抗议大巨蛋过程,环保团体抗议慈济开发案,有房一族反对兴建廉价住房……多数抗议有些效果。会哭孩子有糖吃的大环境下,外来新娘群体要保护拳益,赢回社会尊重,除了做好自己,争夺话语拳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