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社会给予单亲家庭孩子的存在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希望,给我们一个同样的眼光。我们真的没有不一样,请不要可怜我们,我们和你一样,有人爱。可能,还有了更多的爱。
有的孩子在过年的时候会接到父母双方的电话,让回家过年,这个时候我们感到为难,又觉得足够幸运。因为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讲,多了一些爱他们的家人。
End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闭上眼,就要假装看不见,我想他们,会在雨中奔跑,尽管知道,没人送伞。
当你有一天做了父母,请不要轻易对婚姻说分开,因为有些裂痕不会修复。当你有一天做了父母,如果婚姻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请大胆说分开,因为比单亲更可怕的,还有更多。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单亲家庭,希望你多给他一点耐心,不要将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他们的情绪,真的很脆弱。如果你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希望你足够坚强,也足够明辨是非。因为,还有人在爱你。
采访结束后,刘琦给我发来了这样一条信息:“我已经找到了我的那个好男人,已经交往了一年。因为比我小15岁,所以暂时没有公开,只有我的父母和我们身边极少的朋友知道。”
甩着利落短发的刘琦是此次被采访的四位离异单亲妈妈之一。今年41岁的她,眼角已有藏不住的皱纹,头发两侧可见被剃光后长出来的新发。在商务人士聚集的嘈杂咖啡馆,她不介意当场撩起衣服的一角,展示那一整圈因时间而稍显褪色的纹身。“最近都胖了”,她也不吝啬说话的间隙总有不设防的笑容。
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今中国,像刘琦一样的单身母亲每年都在增加,但增加的数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给予支撑。不可否认的是,远观那些因此而出现的公益组织,便可见其巨大的需求。这需求一方面或许来自于需要寻找“同类”的天性,另一方面,则是十分实际的问题——许多单亲妈妈都或多或少有着心理疏导的需求,而经历相仿的群体,则可以让她们在看到别人的同时回观自身。
抛开客观的社会歧视不谈,很多女性也许很难从以往经历的沼泽之中挣扎出来。但也有很多女性做到了,像现在的刘琦这样。新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也许它并不是个结局,而只是个开始。
“被抛弃的那种感觉可能是母亲自己的,不是孩子的”
“刚离婚的时候有点‘被害者心态’的感觉。”李菲回忆起一年多前的那场离婚,仍旧觉得费解。
2008年,李菲独自来到欧洲留学。在那里边打工边读艺术专业的李生下了女儿一年多后,丈夫却突然“离家出走”了。其原因,在李菲今日的猜测下,可能是因为“承担不了孩子的事情”。崩溃的情绪,让李菲酗酒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思维由此变慢,于是停止酗酒。而后她继续打工赚钱,以支付每月高额的房租。
然而李菲的焦虑直到现在才渐渐平息。回想刚得知怀孕时候的自己,那时“会有害怕,会担心,会考虑要不要这个孩子。”孩子父亲的坚持,与她自己的家庭观念使她做出留下孩子的决定。然而婚后与当时的丈夫“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的相处状态,加之作为“新手妈妈”没有信心照顾好小孩子,李菲果断把女儿送回了国内,由自己的父母照顾,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