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的讨论里,都少不了一条经典的抱怨:读书的时候,父母让我专心学习别想太多。等到工作了,忽然又开始对我的人生大事指指点点。同学不断有恋爱新技能get,我的情商却停留在20世纪,怎么会找得到合适的人!宝贝把b分开自己坐下去 宝贝加好上课别流出来
每次看到此类牢骚,思想感情都比较复杂。好消息是,在最冲动的年纪,能够免于“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荼毒。坏消息是,最纯粹的校园时光里,认识自我的机会一次次徒然流逝了。
和成年之后大多数时间不同,校园爱情是可以和现实截然无关的。宝贝把b分开自己坐下去 宝贝加好上课别流出来
对女生来说,男生未必要家财万贯,也不必玉树临风,潘驴邓小闲更是无从谈起。也许只要些微的帅气或者柔情,写几句情话,或是篮球场上雄姿英发,情根可能就此深种。在男生眼里,女生也不见得白衣飘飘长发垂腰,妩媚的容颜、开朗的性格、相似的趣味,也都能一拍即合。
当然,纸醉金迷的年月,大学生也未见得一尘不染。看脸的世界,颜值也成为难以回避的话题。但多数时候,校园邂逅,总好过毕业后错综复杂的现实。当恋爱开始承受家庭、婚姻的重压,地域、职业、收入、家境自然会趁虚而入。至少在大学里,这些暂时无需过虑。
因此,校园爱情的本质是: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以最真实的姿态,介入彼此的生活。
纯纯的爱或者天雷地火,最容易激荡出诗心。草坪上的吉他,牵手走过的街道,抬眼看见的月光星辰,背包去看的世界,因为青春,会衍生出太多绵长的情意。那些唱过的歌,珍藏的风景,也都熔铸在最美的记忆里。
可校园恋情的困难也在于,年轻人其实并不懂爱。
我见过一对校园佳偶,起初出双入对,粘到洗澡也要相伴而行。约定去雪山、过草原,行程排得跟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似的,结果才去了一次浙江,回来便宣告分手。原因无他,女生嫌男生不懂得体贴照料,男生烦女生遇事聒噪絮叨。
离开校园投身外面的世界,瑕疵难免要放大。怀抱浪漫幻想的年轻人,哪里有直面庸常的准备。于是,分手变成了最轻率的选择。反正痛苦是唯一的成本,之后很快就能重新来过。由此展开的故事,充斥着任性、执拗、蹉跎甚至唏嘘和悔恨,成为朋友剔牙买单的谈资,圈子竞相流传的八卦。
上述种种,大抵是校园恋情的模板。问题是,爱情究竟给大学生带来什么收获?
最要紧的或许是经历。成长和时间未必是正相关关系,但必定和遭际成正比。如果能够放开自我,尽可能地心怀善意去体验爱情,无论求而不得或是得而复失,都是宝贵的挫折教育。爱不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如果校园恋情的起头更多是前者,能否习得爱的能力,可能会影响人生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