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术运动中,力量并不是致胜的关键,这也正是为什么马术能成为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奥运项目。整体协调、平衡和正确的指令时机,才是能够帮助骑手以更小的动作和力量去“指挥”马的关键。
为了更好理解骑坐深度和双手向前动力的关系,可以尝试这个练习。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桌子上并模拟持缰姿态。在双手不动的情况下尝试用身体向前推椅子,发力的同时肩部会下沉,重心稍稍后移,腹部发力。
像首图中的情况,如果骑手尝试双手跟随马头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她的身体更为前倾,失去平衡,也失去了骑坐和马匹的联系。“在跑步(慢步同)阶段,在马匹落地阶段骑手需要双手向前给出以跟随马匹颈部的自然运动。给缰”并不是简单地双手向前推,而是帮助骑手骑坐和马匹更多的连接。
从首图中可以注意到的另一个细节,是骑手的右腿是有些向外旋转的,这个姿态下使得她无法很好地打开髋部坐到马鞍的深处。可以通过这个训练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跑步过程中,内方手单手持缰,外方手辅助后鞍桥,感受身体更深地坐入马鞍中,用外方坐骨去感受马匹外方后肢的动作。在马匹跑步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很容易就将重心放在马匹的领肢一侧,而不是压住马的后肢。可以在平地小步跳(用双腿模拟马匹跑步时的动作),“左领肢”跑步中,如果将重心更多放在领肢的一侧,也就是左侧,自己的身体会前倾也会容易失去平衡;但如果将重心“坐”回来放在自己的右腿也就是外方腿上,可以更“收缩”,步伐更为轻盈。在马匹身上,这就是后肢深踏、自我承载和轻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