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个人,将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若以曹丕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兄弟们,谁是其登临皇位的障碍,谁就是最大的威胁,而有威胁就应该去消除,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用何种方式来消除障碍,就要看曹丕自己的态度如何了,更何况曹丕并没有杀死过自己的任何一个兄弟。
一代枭雄曹操,他的女人们一共给他生育了25个儿子,其中5人早薨(六子曹铄、十四子曹矩、十九子曹乘、二十一子曹京、二十三子曹棘),1人过继(二十二子曹均),这6个人是不可能争夺皇位的,而剩下的19个儿子,从理论上说都有继位的可能。
不过在讲究伦理纲常的封建社会,子凭母贵是皇子成为皇位继承人的首要考虑因素,妻生的儿子永远都是王位第一继承人;其次这个儿子要受到作为帝王父亲的喜爱;再次便是优先考虑年长者,以防主少国疑;最后则是选择才智理晸兼备的皇子。
长子曹昂,虽然是庶出,但生母早亡,打小就由曹操正妻丁夫人所养育,视如己出、亲如母子,可算视为嫡子。而曹昂弱冠之年就举孝廉,颇具才智,且为人极为孝顺,若待将来必定是王位的第一接班人。可惜被贪慕张绣婶婶美色的曹操坑死,为此曹操晚年也对此事深为懊悔。而曹昂之死也导致身为正妻的丁夫人与曹操断绝关系。
丁夫人的离去,使得卞夫人上位成为正妻,而卞夫人所生的四个儿子也就成为了嫡子,是王位的首选继承人。
次子曹丕,无须赘述,最终在争储中脱颖而出,创立大魏王朝,是为魏文帝。
三子曹彰,武勇过人,一直追随曹操于行伍之间,属将帅之才。因其缺少晸治手段,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王位接班人的选择中。在曹丕创魏后,被封为任城王,以平定朔北之功得享食邑万户。可惜在魏国初创第四年,即公元223年暴毙府中。虽然在小说《世说新语》中描述曹彰是曹丕所害,但过程完全经不起推敲,乃是丑化曹丕的行为。
四子曹植,自小就非常聪慧,出口成章,文采出众,深受曹操的喜爱。奈何恃才傲物、放纵不羁,最终在储位争夺中败给曹丕。做为曾经的竞争对手,如今的皇位最大潜在威胁,曹丕也有过想要杀掉弟弟曹植的念头,但碍于母亲卞太后的压力,在保障其衣食无忧和王爵在身的前提下,采用迁徙封地的方式避免其囤积势力。即使到了魏明帝时代,曹植四处被迁的命运也没有被改变。公元232年,在曹丕死后的第六年,曹植也在忧愤中病逝。
五子曹熊,自小体弱多病,才智平庸,没有革命本钱的他,完全不具备争位的可能性,在曹丕建魏前就病逝。
而被曹丕追封为太妃的曹操宠妾环夫人,则为曹操生育了三个儿子,七子曹冲、八子曹据、九子曹宇。
七子曹冲,幼年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受到曹操的特别喜爱,曾多次被曹操属意接班,但可惜在十三岁就病逝,为此曹操极为痛心。其也是被众多后世之人认为如果不是早逝,绝对是王位的接班人。在电视剧《新三国》中指其病逝是被曹丕所害,当然这不过是编剧的想象罢了。
八子曹据和九子曹宇,皆是年幼位低,且才智一般,无缘王位。在曹丕创魏后被晋封王爵,并且两人都是高寿之人,其中曹宇更是活到了晋朝年间。
而之后由曹操妾妃们所生的十子曹林、十一子曹衮,十二子曹玹、十三子曹峻、十五子曹徽、十六子曹上、十七子曹彪、十八子曹勤、二十子曹整、二十四子曹茂、二十五子曹干,他们一是母亲地位不高,二是年龄幼小,根本不能成为曹丕的对手,除了偶有几人在曹丕建魏前就病逝,剩下的都在魏国初年晋封为王爵,多数更是以高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