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
分两部分说,动画和漫画。
动画基本爆死,现在没几集就要结束了,观看人数越来越少,在只剩下少数死忠粉的情况下,N站好评最高才70%+,大部分都是50~65%,跟国内豆瓣评分类比的话,大概就是最高的几集6分左右,剩下的5分多。
电视直播放送时,推特话题每次可怜的几十个,还就那么几个人聊。
日本每年不到400部番,一人大概排在250到300名之间。要知道,哪怕是50名左右的良级作品,基本上大家一年就忘了,每年能让人记住的番就那么五六部。
漫画,因为没有评分,无法客观评价好坏,人气上来说,一人还属于冷门作品级别。
漫画冷门的原因主要有:
1.排版问题。日本习惯漫画从右往左,文字从上到下;而一人是文字和版面都是从左往右。
2.文化差异。很多日本人对道教没什么兴趣。
3.作品本身慢热。
事实上,一人漫画随着剧情推进,人气一直在走高,前期差评点基本都是排版不同和拟声词没翻译的问题,现在基本全是正面评价,都是希望这漫画不要因为低人气就流产。
和动画对比鲜明。
我也记得日本观众有人在漫画下评价:漫画跟动画完全不同啊。
可以说动画在某种程度上拖了漫画的后腿。
6.9
最近那边已经有人认为漫画上jump正刊毫无问题。
2018.8.5更
唔,热心网友和我说,答案居然被抄袭了…
摸过去一看,还是真的…
我居然会有一丝小高兴…
咱又不是大V,随手答居然也能有人抄袭…
不过,转载和我说一声嘛,我又不是不好说话…
为不影响阅读,结尾附链接~
感谢热心网友,为了隐私这里不@了~
我不在日本,这个问题算是强答。
B站上看《一人之下》,有国语版和日文版可以选择。日文版我看过两集。
如果事先不知道,直接把日文版当做新番来看,我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的。
实话实说,《一人之下》属于国漫里很好的作品,但是很好是个相对概念,比的是国内的近些年的动画。
叙事节奏,画风的细腻程度,剧情内的配乐,甚至是部分人物配音。仔细想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拿到日本,大概是个中档层次,不会被骂不好看,也不至于很多人深爱。
而且,配音方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人物讲方言,尤其是宝姐。看国语版就总觉得方言和普通话切换好难受,恨不得一直讲方言。而日版索性连这部分都给改没了。配上了日式的语言,在我看来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一个国家的动漫有这个国家动漫的配音风格,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风格和特色源于本国文化,博大精深。换成其他语言配音基本都是减分项。
当年日漫改成国语配音,在中国照样能火,实在是因为国漫实在不能打,人家减分了也一样能竞争得过。现在回头看,国语配音确实没有原版舒服。
而现在国漫,要改日语配音,去日本放映。本来就不见得比人家能打,还要再减一波分数…结果可想而知,不会很乐观。
综上,我不看好《一人之下》在日本能有多大轰动。
这和动漫内容无关,和质量与文化心态有关。
说好的链接~
显示不出来…站内电击直接跳转百度主页,百度果然厉害…不过我有截图~
B站有个up主叫做翻云浪,他的视频能给你答案
这是最新的漫画(67-68)日本评论视频: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9030265
动画的也有,关注up主找起来比较方便!
日本漫画长期“借鉴”中国的道教文化名词,但是真给他们看一部道教硬核的漫画,他们真的不一定能看的明白。一人漫画里充满着硬核的道家名词和解释,他们估计能看的一脸懵逼。
7月31日补充:
ummmm在这里补充个问题。。。
首先,这部作品已经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网络漫画之一,且在日本漫画动画均有翻译上市,在JUMP+的注目榜上,也一直名列前茅,日本的编辑很清楚这部漫画的含金量。
我认为一味的觉得“日本人排斥、不懂,我们圈地自萌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日本人接受”这样的心态是比较个人和微观的。腾讯从全职到一人,都明显在做亏本的买卖——但是他们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讯并不是有着“宣传中国文化”这样高贵的理由,其出发点比我们所有看客都更加商业、更加广阔。
任何普通的出口商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都需要进行适应本地化市场的调整,即便是欧美一流商品进入我国,也是一样的。不知道多少人听说过强生刚开始在上海销售沐浴露时的段子。
我们不能用“只要像日漫一样优秀,不用本地化也会有人来看”的心理去看待中国动漫,日漫作为商品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和苹果手机一样,是无法复制的。我相信所有人,都希望看到国漫被外国人追捧的一天,中国崛起的近些年,国人的珉族自豪感从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泄口。
可能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日本人和其他老外看不看国漫都是无所谓的。对于动画公司来说:花那么大价钱做一部动画,外面还有上亿人的市场等着,不试着在外面卖一卖我脑子是有坑吗?
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是感觉已经离题了,打算开一个“为什么国漫要尝试推广海外市场”的问题自问自答,有兴趣的一起来讨论吧_(:з」∠)_
=====以下为原回答=====
目前的状况看,动画是凉透了,漫画虽然人气低迷但渐渐有了粉丝,JUMP+人气榜上100名开外,但只要看到了后面的人,给的评价都相当高。
《一人之下》漫画日文版于2017年12月22日在少年JUMP+上开始连载,全章节免费。JUMP+是《周刊少年JUMP》的APP版,除了发布JUMP本身刊载的漫画外,还会有很多精品漫画的电子版。《一人之下》便是为数不多的能在JUMP+上连载的海外漫画之一。
http://ac.qq.c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而动画版则于2016年9月14日在niconico上放送第一季,于2018年6月27日两季放送完毕,也是全剧免费收看。
国内粉丝们都满心期望着,凭着这部精品给日本人扬扬国威。可实际情况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以动画为例,免费放送的作品,到了第二季最后一话,再生数(点击量)只有可怜的9000多,全剧整体的平均播放量也基本维持在9000—10000左右,更有趣的是,通过弹幕我们可以得知,其中还不乏大量观众卡着时间来围观冯宝宝埋人ED的。
第一季由于外包问题,作画质量几可用全程崩坏来形容。于是在niconico上的再生数基本更是每集都维持在个位级别。和国内播放量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其中除了制作水平和宣传问题外。其根本性的原因,则是源于文化差异。
中国文娱作品的对外推广,除了香港和台湾的部分国际化影视作品外,已有数十年的空窗期。这意味着,世界上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依旧停留在旗袍、功夫和小辫子等符号化的刻板印象上。
再放到日本,从动漫作品里对中国人的模式化描述,就能看出,包子头、小笼包、旗袍和麻婆豆腐之类,就是日本人眼里主要的中国文化了。日本动漫里的中国人,说着不标准的日语,句尾会加个“アル”(阿鲁)的,可不仅仅是神乐而已。黑塔利亚——王耀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一人之下》对于日本观众来说,许多内容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就拿漫画第一话的剧情讲,绝大多数日本观众/读者,在读完后的第一反应既不是评论画风,也不是讨论内容,而是觉得“尿裤子上真恶心”,“中国人就是不讲卫生”,“为什么要把这么恶心的内容画出来”。
我相信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多少中国读者,会对这一幕感到强烈的不适。就是这么搞笑的一格,却导致了日本读者强烈的反感。在第一话的评论里,关于小便的讨论是最多的
其次,就如上面截图所说,他们对于拟声词是中文,感到非常的别扭——这也是国内从观众到作者难以想到的问题——所谓文化差异的体现,并不是什么宏大的命题,而是反应在更细微的地方,就像中国人有时喜欢端起碗刨饭吃,在日本则被视作行为粗俗一样。有读者直接表示“这漫画居然已经决定做第二季了
中国读者早就习惯了进口漫画的拟声词,即便不知道那些英文日文的具体发音是什么,也能畅通无阻的理解漫画。可对文化圈相对自我封闭的日本读者来讲,中文拟声词很大的影响了漫画阅读的体验。
于是本来画工还不错的全彩漫画(日本人对于全彩还免费也是十分吃惊的),就这么凭着硬核的“尿裤子上”和“拟声词”的问题,刷掉了一大波吃瓜群众。
这还只是针对漫画内容上的,到了动画里,问题就更多了。“大家”是日语“王也”的空耳
动画日语版虽然请了一干明星CV来配音,但却没有字幕,而作品里出现的诸多中文名字,都是直译的。于是就有了“张怀义”=“超会议”(niconico漫展)、“老天师”=“劳天使”、“单士童=全自动”等一系列日语空耳。对于动画观众来说,好多人看完了整部片子,也不知道角色们的本名到底是什么。每次“张怀义”的名字被念出来,弹幕就是清一色的“超会议”
其实,虽然中文名导致日本观众不知角色的本名,诸多空耳也算为观片带来了不少乐趣。但那些千奇百怪的中国功夫里特有的名词,却正儿八经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一人之下》漫画日语版特有的名词解释栏目
作为战斗主题的作品,招式内容自然是打斗表现的重中之重。许多对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功夫词汇”,对日本人来讲大都是一脸懵逼的。
这直接导致在快节奏的动画打斗里,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这人在干啥、为啥这人厉害、这人能赢是什么原理。而漫画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会在每话的开头对专有名词进行长篇的解释。
文化输出的劣势在此暴露无遗。换成中国观众,如果一个进口片子出现诸如“多元宇宙”、“皆阵列在前”什么的,就算不给任何解释,也完全不会影响理解。由于文化冲击,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国内动漫爱好者常识的一部分。(“皆阵列在前”是日本特有的,正统九字真言后半为“皆数组前行”)
于是,一人之下目前在日本的人气是比较低迷的,和中国市场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许多日本观众在直播时,不看正片,专门卡时间看ED
但低迷只是暂时的,就目前《一人之下》的口碑来看,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在动画版方面,大多数看动画版的观众,基本是冲着冯宝宝的配音早见沙织来的。由于宝儿姐很多台词非常粗暴,在早见所配角色里是非常少有的,于是“听早见说脏话”成了很多围观群众凑热闹的主要理由。
其次,第二季动画版的OP和ED获得了所有观众一致的好评。出于宣传需要而作为替换出现的日语OP,在放送后被强烈要求换成中文原版ED。niconico弹幕对于ED歌词的吐槽
而宝儿姐的埋人ED,更是成了许多人观片的理由。直播时,观看人数往往会在ED出现时出现几百甚至上千的增长。除了旋律对日本人来说非常魔性以外,因翻译出现的理解偏差也成了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由于日语翻译无法欢迎川话的诙谐,于是歌词内容非常的“不妙”和“危险”。那句“唉坟坝头做活路呦喂”被翻译成了“生活のために 人を埋めている”(为了生活而埋人),已经成了日本一人粉的一个经典梗。
虽然目前《一人之下》总体人气低迷,但其实已经有数以万计的日本粉丝了。随着时间的沉淀,耐心体验到后续剧情的观众,都已经认可了作品的质量
读者们不仅理解到了剧情的魅力,对于张楚岚和冯宝宝这种之前从未见过的男女主角,也是表示非常喜爱。很多漫画评论都表示“如此优秀的全彩漫画,明明是免费的,居然没人看”。高赞评论表示“为什么一人之下不是热榜第1”
在中国大红大紫的《一人之下》,在日本俨然有了“小众神作”的架势,也算是应验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道理。
目前《一人之下》日版漫画进度还没进入北京篇,而总所知周,从北京篇开始,张楚岚的人格魅力会愈发显现,作品的到了陈朵篇更会有愈来愈深的内涵。只要这批已经理解了漫画魅力的日本粉丝还在,即便动画失败了,漫画人气低迷(截止2018年8月前,人气榜100名开外),《一人之下》的海外发展道路,依旧是光明的。
(最后鸣谢下B站UP翻车浪的视频搬运)
文/Caa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