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未来产业迅猛发展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新技术产业就代表了未来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前一阵子中美贸易战,显现出中国在很多关键技术节点上依然受制于人,国与国的竞争,终究还是靠硬实力!
而粤港澳大湾区就以深圳为核心聚集了大量的未来产业,如: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大疆的无人机、腾讯的无人驾驶汽车
这些代表未来、创造出绝大财富的公司都扎堆在深圳,深圳的房价能不高吗?
3
产业内部合作及转移
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就在于区域内的城市协作,每个城市的功能特色都不一样,这是产业合作的基础。香港可以提供资金,深圳进行研发,东莞中山负责生产,广州提供贸易平台等等。
除了功能互补,大湾区正在发生的很大变化就是产业转移。
大湾区内第一梯队城市会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高附加值的行业。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产业会向第二三梯度城市转移。
粤港湾大湾区正在飞速发展,但绝不是平均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之际,要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就必须找到最有价值的城市和片区!
粤港澳大湾区最值得投资的城市和片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里面展示的是大湾区11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国珉生产增值(GDP),数据截至2016年末的。
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排序城市资金总量
(万亿)GDP
(万亿)
1香港10.02.12
2深圳6.441.95
3广州4.751.96
4佛山1.330.86
5东莞1.150.68
6珠海0.610.22
7中山0.500.32
8惠州0.500.34
9澳门0.430.30
10江门0.400.24
11肇庆0.240.21
注:上述数据截至2016年末,来自各地统计局,均已换算为人珉币。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万亿元,上海是11.1万亿元。在资金总量上,仅次于广州的内地城市是杭州,总量大概是3.34万亿(台北大概是这个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港深穗三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的,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
我们可以发现,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珠海+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是5.65万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于“香港+深圳”的面积还不到广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实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就发现,大湾区一共汇聚了26.35万亿的资金,但在广深这个狭窄区域里(占大湾区面积的5.5%)汇聚了大湾区63%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