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中关村顺义园产业发展成果卓越

作者:时间:2019-12-24 14:15:33分类:历史

简介  五年来,中关村顺义园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创新环境、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以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承载地、顺义制造业高质量发

五年来,中关村顺义园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创新环境、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以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承载地、顺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园区内共有企业2100家,其中,中关村高新企业4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上市企业41家。

累计入驻企业2100家

五年来,累计引进创新型企业800余家,新增注册资金300亿元,平均每年引进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园区企业整体收入规模从不足400亿跨入1300亿级行列,高新技术企业由106家增加到487家,瞪羚企业从29家增至90家,上市企业由10家增至41家。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2100家。

双创载体特色鲜明

园区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打造特色化的硬科技和创新型孵化器。国际第三代半导体众联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孵化平台”及“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众绘虚拟现实研究院获评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并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智能计算产业研究院的“睿芯创立方”获评“北京市众创空间”,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获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

高精尖产业发展迅猛

园区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培育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在三大主导产业方面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此外,规划布局智能计算大数据、高性能集成电路、激光显示技术;积极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或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实现“大规模定制”;加快建设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打造覆盖药品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开放性、综合性、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