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门大桥产生波动之后,国内多名桥梁专家对桥梁进行了研判。5月6日凌晨,广东省交通集团通报称:
专家组初判,虎门大桥悬索桥振动主要原因是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桥梁涡振现象。
另外,广东省交通集团还表示,根据现有数据和观测到的现象分析,此次振动不会影响大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也就是说,虎门大桥的晃动只是偶发事件,不会影响后期使用。

水马长这样
桥梁设计、桥梁风工程研究专家葛耀君解释道,由于虎门大桥在修吊杆和主缆,为了防止车撞,会在桥的两边放置了临时的挡墙,俗称“水马”,由此改变了桥梁结构的外形。多数情况下,桥的结构是非常流线型的,加了水马之后会变钝,由此容易引起涡振现象。
桥梁涡振是怎么回事?
涡振,又称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Vibration,VIV),是桥梁结构的一种风致振动形式。
资料显示,桥梁涡振是一种兼有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动,它在一个相当大的风速范围内,可保持涡激频率不变,产生一种“锁定”(lock-on)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桥梁涡振不在于风力多大,而是一种共振效应;这也就解释了5日在风速不大的情况下,虎门大桥却产生大幅振动的原因。
据中 央纪诿国家监诿网站报道,涡激共振主要具有五方面的特征:
一种在较低风速下发生的有限振幅振动;
只在某一风速区间内发生;
最大振幅对阻尼有很大的依赖性;
涡激响应对截面形状的微小变化很敏感;
涡激振动可以激起弯曲振动,也可以激起扭转振动。
同时,报道还指出,涡激振动和气流之间会相互制衡,涡振振幅不会无限增大,因此很少会造成结构的彻底损坏。
虽然桥体不会受到损坏,但对于出行,上下摆动的桥体容易让人产生晕眩感,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另外,如果振动发生的频率高,可能会导致桥上杆件出现裂纹或疲劳破坏。
在处理涡激振动问题时,需要把流体和固体弹性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动力系统考虑,找到两者的耦合条件。由此,为了抑制涡振,通常会通过风洞试验选取一个合适的截面破坏漩涡脱落,以此降低涡激振动的响应。
前面提到,虎门大桥是由于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才引起了涡振现象,由此,葛耀君建议:
解决办法就是,加了什么拿掉什么,短时间内或还会有振动,因为能量还没耗散掉。
桥梁振动不少见
除了涡激振动,关于桥梁振动还存在颤振、抖振、驰振等形式,而这些都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甚至严重情况下会对桥梁造成破坏。
在国内外记录中,大桥晃动的实例屡见不鲜。
每逢节假日,虎门大桥必上热搜。不同于此前的"堵"上热搜,昨天的虎门大桥以"奇"被热议。
2020年5月5日14时左右,虎门大桥出现了异常振动,桥面以"波浪状"上下晃动。大桥管理部门随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合交警部门采取了双向交通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