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贵,那时候还不到两元钱,我每次坐火车开看你爷爷就用它来铺在身下,你爸小时候这条毯子还裹过他呢。”看的出母亲有些怀念过去的生活。
这条毛毯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军绿色,长不过1.5米,宽不过1.2米,我小时候冬天把它铺在身下睡觉,别说那个时候的东西就是质量好,暖和,舒适。后来有了羽绒被,电热毯就很少用了,倒是母亲在我没有用后每年冬天都铺在床上。后来,搬过几次家,很多东西都没有保留,倒是这条毛毯母亲一直保留下来了。
饭后,母亲在床上看书,儿子突然问“奶奶,我爷爷长什么样?是不是比我爸还高呢?”正在玩手机的妻也说“是呀,妈,从我进门就没有听你说过,那你就讲讲呗?你们那时候和《父母爱情》里是否一样?”
“那哪能一样,人家是资本家千金和海军军官,我们就是北方农场里面的农珉,没有可比性。”
“那当初你怎么会嫁给爸的?”妻又追问?
“奶奶,你先回答我,是不是你们家是地主家,有好多地,我爷爷家就没有你们家地多?”儿子问?
“你都听谁说的,我小时候家里地是多,可北方谁家没有几亩地,只是后来“土改”都给没收了,家里的光景也就不好了。”母亲说。
卧铺的冲动同学的母亲 我与母亲火车卧铺真实故事
“那个时候,经常有运动,一次运动下来家里就很困难,我爷爷和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先后离开的,穷的没有饭吃,家里成份不好,也没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住的房子被公社占了,分给我们的是两间小平房,全靠我母亲咬牙支撑,我读完小学上中学,中学毕业后去乡里药店学徒,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被撵回来了,名额被大队书.记的女儿给顶了,你大舅也是才上完小学就不让上学了,下面的两个弟弟还小。”
“那爸他们家呢?”妻追着问?
“他们家那时候是中农,条件没有我们家土改前好,就是这个成份才让你爸有机会靠到省城去读书,你爸呀,他们家兄弟姐妹四个,你爸是老二,上面有个姐姐,前年走了。那个时候你爸是我们那个乡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子弟,到60年代中期,正上学的时候由于文革学校停课,你爸爸还休学回到家,我就是那个时候才认识你爸爸的?”
“是不是很浪漫呢,像电视里那样?”妻问?
“那个时候都是父母之命,哪有什么浪漫,在说我们两家隔了5,6里远,北方的农村分隔远着呢,我婆婆家让人上门来提亲,我们家成份不好,在说了你爸爸至少还读过书,我爸爸和我母亲觉得这门亲事还行,让人又去打听了一下才定下来的。”母亲说道。
“咱爸是否还经常到你们家去做农活?”
“那到没有,新姑爷来怎么可能做农活,倒是人家毕竟有文化,给我家记个账,算个账的什么还可以,那些粗活我妈怎么会让他做?”
“奶奶,我爷爷不是去你们家果园里摘过果子,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