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月工资不到1千元,一次过年,我带着老婆去超市买礼品,很认真挑了烟酒等礼物,花了我1个月工资。结果在开摩托车锁时,老婆大意随手就放在了旁边的摩托车上。我们一路从河东骑到河西了,她才想起来。都没回去找,哪里还有。

变化还是有,最开始我们都是提烟酒,岳父不抽烟不喝酒,也可以转送别人。后来就是给钱,再加上油、米等生活必需品。现在干脆就是给钱加保健品。健康很重要,与其老人在外面乱买,还不如我们买好送上门。
前年和去年我们又有了新变化,带着双方老人出去旅游过年,去了三亚、去了杭州,老人开心得很。现在给钱都不如给他们陪伴了。

我和妻子平时都在长沙工作生活,丈人老全家都在娄底冷水江。说起来惭愧,结婚8年,我还从没去岳父家登门拜年过。
因为自从我父亲2011年过世后,我母亲身体就很不好,膝盖关节老化都出不了门,家里一切事情都离不开我,所以每年都是我妻子单独回娘家拜年。

人不到礼得到,除了拿几千元过年金,我还会另外给岳父准备烟酒,尽能力买好一点的。幸运的是,岳父岳母十分大度,从不计较我不能来拜年的事情,十分感谢。

我来自悉尼,在长沙已经生活了七年,从事外教工作。由悉尼到长沙,8000多公里的距离,但因为与妻子小卓的相识变为了咫尺之隔。现在的我是一个长沙大家庭的洋女婿。
春节期间陪妻子回娘家,有个重要环节就是陪妻子和各家亲戚见面,和他们一块吃饭聚会。虽然在澳大利亚并没有走亲戚的风俗,但我已经慢慢融入了中国的家庭文化。
我记得第一年去丈母娘家,我带了一些礼物和红包,还陪岳父喝了白酒,好像大家都非常喜欢“干杯”,一口气就喝完杯子里的酒。而我们那边却习惯慢慢喝酒。我一开始还不是很适应,也不会喝白酒,但是后来也都会陪家里的人喝一些。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是个“经验丰富”的洋女婿了。

过年期间,家里人都爱走亲戚。我觉得湖南走亲戚就是“不停地吃饭”,这个过程非常有趣。虽然我们的家庭里面,有一些亲戚并不会说英文,但是他们努力想跟我沟通的样子真的非常可爱,我也很喜欢他们的热情。
我这七年来,全是在一大家子的团聚中度过春节假期。在朋友和家人的“耳濡目染“中,我还学会了长沙麻将。这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但是说实话,我不是特别喜欢用钱来打麻将,我愿意陪家人们喝酒、玩游戏,也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加深我们的感情,我不喜欢仅仅用钱来表达和亲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