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学习心理学的人,至少有一半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的确,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深入,也是对于自我的探索过程,我们在接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时,会看到很多的概念和模型,会不由自主的用这种理论尝试去解释自己,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可以注意的是,“下定义”之后有些时候可能会禁锢住我们的思考,如果回到你的第3个问题——和男友的感情方面,或许我们可以先尝试放下一些大道理,先尝试厘清楚和男友的相处和互动模式:什么样的相处你感到是轻松的?什么样的时刻你会有焦虑的感受?你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观察自己所处的这段关系。
关于你提到的另外两个问题:
1.目前分离焦虑的治疗往往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比较常用的是CBT疗法,CBT可以帮助你识别造成和加重你的焦虑情绪的思维和行为;除此之外,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团体支持都是能够缓解焦虑的方式。
2.专注于成人分离焦虑的书籍比较少,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尝试看一些有关焦虑情绪的书,有些时候看一些比较轻松的爱情电影也能帮我们找到一些思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感情;当你在感到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的时候,建议你尝试做一些能够让自己与现实产生联结的事情,帮助自己找回掌控感。
祝愿你能找到自己的“花明”~
杨柳咨询师:
看了问题先是心疼你,而后又很佩服。心疼是因为你的依恋没有被珍惜,还被操纵。佩服是,你认真地寻找改善的机会,慎重考虑。
可能你想问的不是相处中的“分离焦虑”,而是考虑分手时会出现的“分离焦虑”吧?
在提问里,一方面,男朋友不理解你甜蜜的依恋,还以此要挟;另一方面,你在很明确对方不合适的情况下,还是来平台问问看,有没有转变的机会。你们的心智成熟度,和对感情的态度都不同。相信你在其中也早有判断,来提问只是需确定自己努力过。
恋爱常常被看成是通往独立的路。但离开不合适的感情关系,以及为了值得的感情而努力,才是成年生活的开始。
邓慧军咨询师:
你好呀!
从你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你的无奈和无力,一方面你的“分离焦虑”和原生家庭有关,好像面对早年的经历给现在带来的影响有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另一方面在男朋友那里很难得到你渴望的关心,那句“他亲密关系是冷漠型”也成增添了几分求而不得的无力感。
另外我会留意到你用了两个专业的词来概括你的问题,“分离焦虑”和“冷漠型”,我想这两个词一定是你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咨询体验得出来的,但现在我想邀请你先把这两个词先放在一旁,来好奇一下这两个词背后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你提到的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和很难提结束电话,我会想这里的“别人”都是一些什么人呢?你觉得很重要的人,还是普通的人呢?你很难拒绝的背后是有什么哪些担心呢?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谈的分离焦虑是指个体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里强调的是亲密关系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