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大米很好吃,许多东北人是离开东北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一个同事去成都进修,感慨他一个黑龙江五常人,到了四川买不起黑龙江五常大米。

东北的澡堂子里面大家是不穿衣服的。一点都不穿的那种。很多从南方来东北读书的大学生特别不适应这一点。

我们东北人冬天买大白菜,普通人家也都是几十颗几十颗的买。当然这些年来由于蔬菜供应充足,自己家还腌酸菜的人少了很多。
在东北菜市场,没有论颗买菜的。你要是上菜市场买一根葱,会弄得人家很迷茫。

大冬天躲家里烤着暖气吃着冰棍对东北人来说也确实是常规操作。

东北人确实很爱撸串,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一毛撸”。
作为一名东北长大的姑娘,对东北深深的情感,仿佛看到了这些就像回到了家乡,对东北这份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在东北土地生长的人们,都充满了满满的回忆,希望东北可以越来越好。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东北那嘎达,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末6个月的严冬时节。冬日里冰天雪地,漫天的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儿时的我们堆雪人、抽冰嘎、滑爬犁在冰上玩耍调皮捣蛋不亦乐乎,小时候的我总期盼着过年;虽然家里不富有可也能吃上一顿饺子放几挂鞭炮。
在我的记忆中穿上绿色的军装是最为自豪的事;那个年代每逢过年大姑娘、小媳妇都换上崭新的“花布”棉袄格外的靓丽;如今模仿儿时的记忆,拍下几张老照片的样子;还是那样的亲切!!!
虽然已是物是人非。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那样的一往情深.....
总能感到儿时的快乐,用照片梦想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来表达我的欣慰和愉悦。
农家院

雪乡事件、亚布力打狗事件、导游打骂女乘客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雪乡的导游如此,丽江的导游难道就能免俗了么?每个人心知肚明,一次概率事件,把印象中“脾气暴躁”的东北人拉进人们的视线。
当“东北人”不再处于风口浪尖,是时候听听他们都想说什么了。
中国有两种东北人,一种是生活在东北的东北人,一种是离开了东北的东北人。后者离开了家乡,对东北的感情愈发复杂。
我们和8个东北人聊了聊,他们如何看待故乡,又如何看待自己的东北身份?他们代表了一种侧影,即东北强势文化如何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并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