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我强进了老师身体 我胯下的班主任老师

作者:时间:2020-09-26 20:39:59分类:情感

简介    近年来,去行政化、去官本位化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如轰动一时的教师编制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等等。但无论形式怎么改,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官本位”仍然根深

  近年来,去行晸化、去官本位化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如轰动一时的教师编制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等等。但无论形式怎么改,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官本位”仍然根深蒂固,成为教育界一大难摘的“毒瘤”。

  学品君精选了《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17年12月刊“教师品牌”栏目吴维煊教授的《该称呼您“老师”还是“主任”》一文,与您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该称呼您“老师”还是“主任”

  文/吴维煊

  从一件小事说起:

  你到底是“主任”还是“老师”?

  近日,笔者亲历了这样一件事:

  某校一工作人员在学校微信群中发通知时,将“×××主任”写成了“×××老师”。有一位中层干部即刻在群里发了个“友情提醒”,大意是:×××是主任,不应称呼其为老师,请刚刚发布通知的工作人员私下里就刚刚通知中的称呼问题与该主任沟通一下。

  这虽然是一个个案,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很多教师的意识里,在有些学校形成的文化氛围中,如果将主任或校长称呼为老师,是对干部的不尊重,甚至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

  不仅对干部不能称呼其为老师,甚至对没有任何职务的老教师,也会“尊称”其为“主任”。

  以我个人为例,我是正高级职称,有省晸府授予的专家称号,但却没有步入干部的行列,只是一名普通教师。有些年轻教师为了表达对我的“尊重”,他们不叫我“吴老师”或“吴教授”,而是叫我“吴主任”。每每遇到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都会立即纠正,“我是吴老师、吴教授,不是吴主任”。

  称老师为“主任”的背后:

  “官本位”意识在校园中的横行

  学校的主体就是老师和学生,除了学生,剩下的人都应该是老师。

  之所以“老师”成了对部分人需谨慎使用的称呼,其重要原因是校园文化出了问题,是教师的观念出了问题,是教师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认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个一官半职才体面、才是成功的表现。否则,当一辈子普通老师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是无能的表现,是失败的结果。

  有些教师积极争取做干部,其目的并非为了在更宽广的平台上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而是由于在老同学聚会时、在对外交流时、在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时,还被人称呼为“×老师”,自己感到面子上挂不住。他们必须要积极想办法当上主任,只要有“×主任”的称呼,至于做什么事?有多少拳力?并不怎么重要。

  在学校内,当教师称呼对干部需谨慎使用、甚至不能使用时,学校的工作主体会发生改变,由教学主体变成官本位主体;教师的事业追求会跑偏,由教书育人为第一追求变为晋升职位为第一追求。这种状况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