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老师把我手伸到她裙子里 老师晚上叫我去她补课

作者:时间:2020-11-08 21:24:54分类:情感

简介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两只手还不如残疾人灵巧,遇到困难只会哭着叫妈妈,甚至有的孩子5岁了,还只会喝奶。如果犯了错,家长竟然说:您批评我,别说孩

  听到这种论调,我总为他们的孩子悲哀。老大总是会感觉到父母对弟弟的期望的,但是叫一个孩子在这种宣判下活着,情何以堪?其实在我眼中,那个老二只不过比较精灵和会讨好人,会专心用成绩来换取父母的疼爱,却看不出有更多的才华或深思的模样。

  倒是那个老大,有责任感,很会关怀同学,独立性很强,而且一点也不笨,我甚至还觉得老大比较深思,比较有机会发展出属于他自己所关怀的学问呢。如果这两个小孩要我挑一个当未来的研究生,我要那个独立性强而肯为自己读书的老大;至于那个为了掌声而读书的老二,我实在不知道他的聪明哪些会开始转为投机,而掌声停止的时候他又靠什么活下去?

  我们所有衡量小孩的方式与标准,全是社会既定的那一套学习与成就标准,它所考虑到的只是对既定规范的“学习能力”,顶多只能反映“升学竞争能力”而已,根本不见得能反映出孩子的创造性、独立性、主动思考等能力。至于与经济生活无关的人文与社会思考能力,根本就不曾认真发展出一套合适的评量标准,只是被粗糙地归纳在“语文学习能力”这个项目里头。

  用既有的学习评量标准,不要说没有能力评估出孩子未来在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创造力,甚至连孩子未来在晸治、经济、管理、人际沟通等重要的现实谋生能力,都没有办法加以评估。所以,爱因斯坦在学校里被当作“智力不足”。面对这样的教育评量体系,我们凭什么从小孩子的成绩去判断她们未来的成就?更凭什么去决定谁值得栽培?

  家长对小孩子的势利眼可以严重伤害孩子的成长意愿,老师对既有教育评量制度的盲点如果欠缺自觉,也可以严重压抑孩子的成长空间。每个小孩在学习过程中,各有各的困难,时而超前同班同学的进度,时而落后。当他落后时,老师对他的耐心与接纳,是他克服挫折感的重要力量来源。有时候,老师的关心与接纳甚至比反覆教诵还要紧。如果老师对他较长时间的落后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失望的神色,甚至放弃,将有可能导致他更严重的挫折,甚至对自己的没信心与失望。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小孩因为学习成效低,而遭到家长与老师的冷落,对比于家长与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钟爱,可能会让小孩自暴自弃,或者更激烈地以反社会行为来绝望地悍卫他仅存的一点点自尊。因此,称职的家长与老师,不一定要有丰富的英、数、理知识,但却要对小孩有充分的爱心。

  爱心不是纵容,而是接纳每一个小孩,关心他,愿意去了解孩子个别的脾性和特质。该管教还是要管教,但即使是处罚的时候,都还有办法让小孩感到这是单一事件,不是对他个人的否定,也不妨碍家长与老师对他这个人的接纳。要做到这一点,才真正是小学老师最专业的地方。

  大人多半都早已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也不愿意再重新从小孩的观点去看世界,只急迫地要求小孩迁就自己的生活秩序,而不管在这过程中可能会牺牲掉小孩子那些可贵的本能和天真的禀赋,甚至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冤屈,乃至于个性的扭曲。

  一个好的家长或小学老师,必需要愿意(甚至乐于)重新从小孩子的观点看世界。他必需要能够体会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于超过大学教授,然后他才可能终身不倦地,一再重覆回到小孩子的观点,去仔细观察那个早已被大人遗忘的世界,以及在那个迥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奇妙法则:儿童的天真感情,对人的态度的敏锐感受,正在被扭曲中的性情等等。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