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两只手还不如残疾人灵巧,遇到困难只会哭着叫妈妈,甚至有的孩子5岁了,还只会喝奶。如果犯了错,家长竟然说:您批评我,别说孩子。看着这些孩子和家长,我真是极度震惊加无语!让我们一起来看,
这些刷爆朋友圈的教师故事向我们诠释着老师把我手伸到她裙子里 老师晚上叫我去她补课
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经历灰头土脸和跌跌撞撞后
依然对前方目标的笃信
青春是穿过荆棘
仍不会停下脚步的坚韧
青春是心中像火一样燃烧、
从未熄灭的斗志
青春是迎着一切向前冲
不回头、不认输的勇气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
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
只要那份职业的理想始终坚定
只要心怀赤诚在三尺舞台上尽情挥洒
这就是我们教师的青春
教师的青春,无关年龄
今天在校门口,我旁听到一个爸爸对别人说:“我妈上回跟我女儿说了一句'茜茜在学校,老师什么都没有教给她,因此回家做作业什么都不会。'结果,我女儿就记住了,并且总拿这句话为自己不会做作业开脱……”
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现象。
老师把我手伸到她裙子里 老师晚上叫我去她补课

转载▼
标签:情感
马克吐温曾说,“我从来不让上学影响我的学习”,我也坚定地认为,上学只是人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想清楚这些,所谓的择校,所谓的跟风,所谓的奥数,就成了浮云,家长淡定孩子才能安心。
(文章比较长,值得花十几分钟时间好好看看)
小王子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地,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优势的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用错误的评量标准在决定哪个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较值得栽培。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又过渡地被强调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伤害了,得宠的小孩却又被误导了。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1、从终生学习看小学教育
很多人不再那么看重小学教育了,好像初中联考一废除,小学就变成一个多余而无所适从的单位与成长阶段,因此,一方面才艺班和英文班吸引了更多家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学教育阶段的成长目标却变成了一片空白。
一位同事告诉我:反正中学起他们就要面对地狱般的生活,现在只要让她们快乐就好!但是,小学还同时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荒废了小学阶段孩子人格雏形的培养,长大后或许就来不及了。因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拉远,从更长远的教育观点着眼,回过头来看小学阶段的成长与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