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老师把我手伸到她裙子里 老师晚上叫我去她补课

作者:时间:2020-11-08 21:24:54分类:情感

简介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两只手还不如残疾人灵巧,遇到困难只会哭着叫妈妈,甚至有的孩子5岁了,还只会喝奶。如果犯了错,家长竟然说:您批评我,别说孩

  从一位大学教师的观点来看,我对今天国内最优秀的研究生感到既忧心又失望。孙运璇大学一毕业就当了黑龙江发电厂的厂长,现在的博士生甚至都要拿到学位了,情感与人格的成熟度却还像青春期的小孩,不够成熟,不够有担当。而大学部的学生好像绝大部分都掉到一种二元法的分类里:要不然就是认真读课本,要不然就是打电玩、玩论坛、追女朋友,一付无所是事的样子。

  许多人都发现:现在的学生,除了别人要他做的事之外,从来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应付功课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内涵都严重地欠缺开发。许多小孩都变成了“草莓族”:看起来鲜红可爱,随便捏一下就烂得汁液遍地;而所谓的“高材生”,知识技能远比我们当年发达,十几岁就会自己组装电脑,可是对人生的理解与想像,却空洞得可怕。

  有时候我看了不忍心,想引导他们一些人生观念。一些最“认真进取”的学生竟然会说:“老师,我选你的课是因为课表上写着『控制系统』。如果你想谈别的话题,可不可以另外找时间。我觉得你这样上课不讲正课,有点对不起想学的学生,也对不起纳税人的钱。”

  后来,我干脆到通识教育中心开“科技与人文”的课,只讲给想学的人听。没想到,许多我在高中时早已清楚的观念和课外书,对他们而言却非常玄奥。更糟的是,即使我每学期都当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还是有人在这种选修课里睡觉。我只能承认:人的价值观在高中就已略具雏型,到了大学,他们只会根据既有的价值倾向去选择哪些话要听,哪些话不听。到了大学,才要一个人开始去思考人生的问题,实在太晚了。一个高中毕业时还没有一点点热情的人,我没有能力教!一个对人生没有任何憧憬的人,你能寄望他在大学里面培养出什么样的理想?

  可是,假如一个小孩到了初中毕业时还不曾喜欢过任何东西,他到高中时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最起码的热情,和对于人生的憧憬?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认定:

  我们必须在小孩子小学毕业以前培养出他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他才有机会在初中阶段藉着简单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去进一步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并且去丰富他对人生的想像;也只有当他内在情感较丰实,对世界与人生的想像较活泼以后,他才有机会在高中阶段藉着传记、小说、历史故事与粗浅的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学会藉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

  在过去的教育传统下,小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性的细节,而且不太容许小孩有犯错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就知识的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任务根本不应该太重,只要足以应付中学的课程需要就可以:写写中文,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其它科目学会多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总觉得,小学阶段不需要注意过多的细节,算数只要观念对,不小心计算错的毛病上初中后再更正就可以。语文偶而写错别字,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也没必要要求到一字不误的程度。

  我儿子第一次月考作弊:抄同学的答案。回家我问他原因,他说老师要他们认真写,会的要写出来,不会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让老师觉得他不认真,考卷没写完,所以不会的就问同学。我们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大人被社会规范一再“制约”,面对各种规矩,总觉得天经地义的只有一种理解的可能性;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所有的规范他都不懂,所以他仍保有一切我们无法想像的理解方式。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