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老师把我手伸到她裙子里 老师晚上叫我去她补课

作者:时间:2020-11-08 21:24:54分类:情感

简介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两只手还不如残疾人灵巧,遇到困难只会哭着叫妈妈,甚至有的孩子5岁了,还只会喝奶。如果犯了错,家长竟然说:您批评我,别说孩

  所谓的“犯错”,有时候只不过是他对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既不必然意味着低能,更不必然意味着“顽强”。所以容许他一些犯错的空间,只要不致于变成“骄纵”,他反而可以更放心地在和大人互动的过程中学得更宽广的知识;如果完全不给他犯错的空间,反而会让他或者过度紧张而无所适从,甚至焦虑过度而退化,或者干脆变得被动而死板。

  小学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在绝大部分学生(弱智除外)都可以学会的,而稍微聪明一点的学生,当然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表面上看起来,小学教育很没挑战性。但是,小学教育的目标根本不应该设定在“知识学习成效”(懂多少字,计算会几题等),而应该设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态度”。譬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的读书意愿(所谓“快乐地学习”,还不如说“主动的学习”),和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记诵与熟练”更有价值。

  很多人只在意小学的教材简化了,功课轻松了。但是,减轻学生功课负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尝试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在大人硬梆梆的规矩和期望之外,探索一些未来可能会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让他们逐渐找到面对书本和知识的健康态度。这些对知识的态度(为自己而读书,为了使生命更丰富、更有内在的光采而读书,为了「自得其乐」而读书),以及获得知识的方式(即使没有人引导也敢自己去摸索),严重地影响着学童未来的发展。真的是一旦错在起跑点上,未来一生的努力将只是在扩大这个错误。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教育目标,只在乎学习成效(更悲惨的是简化为“考试成绩”),或者抱持“反正他以后迟早要被中考折磨,所以小学只要快乐就好”的态度,那我不如果不是在荒废他们的成长阶段,就是在扭曲他们。

  不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小学教育唯一的目的。至少一样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人和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诚意,再好的课本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家长和老师真有爱心,对孩童的未来真的是功德无量。其实,老师有没有爱心,有没有偏见,有没有歧视,才是小学老师是否适任最重要的指标。我回忆小学阶段,记得的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他们教得好不好,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如果我们在乎小学阶段的“人格教育”,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个教育目标的艰难,如果没有家长的充分支持与配合,根本无法达成。譬如说,如果有家长坚持要小孩在学校就开始锻炼“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斗争能力,那么不但老师无法管教这种学生,其它同班同学也将成为别人练习的箭靶。

  2、教他活得更有“味”

  谈完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教育,对我来讲,还只是小学教育的三分之二。最后一个主题,但也是重要的,就是情感教育:欣赏大自然,爱惜小动物,以及藉着音乐、绘画、舞蹈来发舒情感或情绪的能力。

  人活着,如果没有了热情,生命还有什么味道?

  人活着,如果没有了热情,那和木乃伊有什么差别?

  人活着,如果没有了热情和理想,而只有野心,那又和野兽有什么差别?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