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荣格也率先提出了“原型”这一术语。文学作品中,不乏有类似的故事模式,像流浪汉小说,“往上爬”系列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也或多或少带着人类行为的普遍性。
同样,我们可以采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品牌的内在价值观,把品牌想成一个人,分析他在利益目的以外,受什么力量驱使才会如此行事。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原型特征。每个人在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型的基础上长大。在皮尔森和马克的《品牌的原型》一书的基础上,作者重新分列出12种不同的原型,每一种原型代表着一种人物形象,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列举“巫师”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原型:
巫师探寻从平凡到非凡的方法。他们代表了宇宙中的神秘、惊险和新奇的事物。他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希望把梦想变为现实,孕育科技发展的奇迹,拿到长生不老药抵制岁月的痕迹,或者拥有一本可以在全世界自由穿梭的珍贵护照。
巫师会说:一切皆有可能。梦想一定成真。奇迹从未停止发生。
最重要的品质:魔法、想象力、欢乐、好奇、乐观、有趣、惊喜。
其对立面:无聊,一事无成,悲观,乏味,消极。
代表人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哈利·波特、乔布斯、《绿野仙踪》里的巫师。
品牌特点:改变现状,创造奇迹
代表品牌:迪士尼乐园、苹果公司
这是个很好用的方法,可以借此明确动机、看法、喜恶和一大堆心理特征来解释品牌的营销行为。这个妙招同样可以应用在小说创作中,依据基本的品质特征渐渐填充人物的血肉,建构起小说的框架,结合其自身独有的个性,创造出一个丰满的圆形人物!
除了原型摘要,作者还提供了收集故事背景、合理化定位、故事摘要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贯穿其中的是始终不变的故事思维。如果你的故事激发了其他人更多的想象、让他们学到更多,并且取得更多的进步,那么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对我来说,这本书教会我的最大道理,是懂得了如何利用故事思维打开心灵大门,获得他人的认同感,为自己的人生讲出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故事!愿看了这篇文章的你也同样用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串联成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