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学长不可以好疼拔出去 长一点的睡前故事

作者:时间:2021-11-15 08:25:11分类:情感

简介    2000年时,我还在上大学,比我大一届的师兄师姐已进入毕业季。那时候,我认识的四个师兄和师姐分别是小蔡、小肖、小李和小张,他们都是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的。在校时,他们四个

  不仅如此,毕业之后开始新的人生历程,面对纷繁芜杂的成人社会,必然会在这样那样的时刻,看到人性的贪婪、虚伪、自私还有丑恶;在强度高、竞争激烈又变化莫测的工作中,总会遭遇挫折、困难、磨炼和打击,回到家中依然有着一地鸡毛的琐碎平凡,时有时无的迷茫、彷徨、纠结和郁闷在所难免。有的人无法与这些负面状态对抗,甚至无法与之和平共处,难免陷入负面情绪的深渊无法自拔。

  阅读并不能改变这些事情的发生,却能够在这些发生之后,给人带来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心灵慰藉,让人得以在“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之中依然深爱世界、深爱生活。

  3

  儿时兴趣的坚持,成就了持之以恒的品格

  写字也是一样。平时工作中总有签字的时候,经常被伙伴们称赞一句“Wendy老师的字写得好漂亮”。想当年从上小学1年级开始练足5年硬笔书法,却没想到在30年后成了时下难得的读书人的象征。心情爽朗或者烦闷,也会拿起笔来手写日记、记录当下所思所想,听着手中水笔摩擦纸张的沙沙作响,看着笔触划过纸张的流畅伸展。

  事实上,小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放弃过其它“兴趣班”和“培训班”。艺术类的,似乎始终不是我的强项,无论是绘画还是爸妈斥重金购买的电子琴,都没有坚持。然而,阅读这个习惯确是从小培养起来,让我受益、受惠至今。书法和英语两项,也都开始得很早。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妈妈就让我跟着电视中的一个老太太的节目学英语,小学时代就请过老师一直学着。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条件这么好,但是在那个时代,绝对已经是最好的资源。

  然而,作为童子功开始的那些事,阅读、写字(包含书法和写作)还有英语,坚持下来的不过三两样,足以让人受益匪浅。得益于长期广泛而大量的阅读,我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阅读速度和学习能力,一年看50-100本书并不会成为负担反倒是巨大的乐趣和享受。信息的获取速度、处理和整合的能力、深入分析和逻辑思考等等,都在30年中受到了充足的刺激和训练。不仅如此,倘若可以把一件事坚持30年,所谓自律自控、所谓持之以恒,这些看起来很难培养的意志品质,都在常年的坚持和学习中成为了一种融入血液的习以为常。

  4

  学东西要趁早,3岁学和8岁学效果大不同

  为什么学什么都要趁早呢?儿时的学习,其实更多的是玩中学,妈妈讲故事、没事儿写写字,跟着电视念两句ABC,现在想想也明白爸爸妈妈必然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才能帮助和引导我坚持下来的,但是3岁5岁的时候培养,可比7岁8岁甚至12、13岁培养容易得多。

  撇开脑神经科学那些专业而复杂的研究不说,幼儿时期尚无课业压力和负担,大把时间除了充足的户外活动和睡眠、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其实学什么都有未来再也找不到的时间、有精力。这和上了学之后再着手相比,可谓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占尽优势。

  其次,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同伴影响也没有那么大,父母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others)对孩子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用一些不着痕迹、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做一件事,尤其是用爸爸妈妈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培养,所产生的巨大收益可能超乎想象。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