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森林的不可亵渎和不可轻慢,我用诗和童话来处理我想写的故事,这是对自然这种绝美尤物和神祇的尊重。比如最后一章,干脆就是童话。
晨光熹微,距离甘河森工公司4公里的东检查站内的检查员忙碌起来,这个检查站是进入远山林场的第一个“哨所”,凡是入山的车辆和人员都要登记。
说起堵卡工作,56岁的林晸检查员张文慧一脸严肃,他对进山人员说的最多的话是,“进出山林都要扫码,不然不能放行。”
张文慧告诉记者,每年的春秋两季防火期,防火码率先“走码上任”,用传统手段和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的环闭式管理,让火因可追溯、人员可查询。
阳光映射在甘东林场56林班743公顷的林地上,草木萌发出清新的味道。
这里不仅是马腾荣和刘旭春驻站管护的地方,更是扼守火源入山的“岗哨”。他们所驻守的管护站是甘河森工公司连接山上5个林场的“纽带”,又辖甘河镇苇河村近百家农户,山大沟深、林木交错、地形复杂,用马腾荣和刘旭春的话来说,“半点马虎不得!”
“森林防火期我们特别忙,除了堵卡工作,我们还要到农户和养殖户家中,叮嘱他们注意防火。现在许多农牧珉都自愿成了防火宣传员,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马腾荣说。
每到春季防火期,大山里“黄肥绿瘦”、草木干枯,防火形势严峻。
“说句心里话,最不愿意看到森林火灾,大火烧毁大片林子可让人揪心啊!我们只要守住这个‘岗哨’,就守住了这片林子,守住了这片绿色。”刘旭春无比坚定。

图为瞭望员邢新福和赵凤明在瞭望塔“视察”近林远山。 隋海涛 摄
高山瞭望员:森林安好,一切都值
海拔996米的苇河高山瞭望塔矗立在兴安之巅,它“俯视”着甘河、吉文、克一河3个生态功能区。这里高山辽阔、林繁木茂、花香叶翠,却几乎无人踏足。
甘东林场的瞭望员邢新福和赵凤明忍耐着无尽的孤独寂寞,日夜值守在这里。
正午时分,记者跟随瞭望员们爬上27米高的瞭望塔,气喘吁吁。“慢点儿爬就不累了!”赵凤明一边拾级而上,一边鼓励记者。
登上瞭望塔,山风刺骨。然而赵凤明和邢新福顾不得寒冷,透过望远镜“视察”着远山近林。
“你看!东北方向是甘东林场三运生态功能区,那里农田多,人为活动也多,且得盯紧点儿。”
“二运生态功能区高山多,石砬子山也不少,容易有雷击火,也是我们重点盯梢的地段。”
……
从青丝变白发,自1984年起,邢新福和赵凤明便没再离开过这座小小的瞭望塔,他们观火情、报信息,用青春守护着弥足珍贵的青山绿水。
“你不知道吧,烟是根柱状,流动得快。”在被山风吹得咣当作响的铁皮瞭望塔上,赵凤明开始对记者讲起了他的业务“心经”,刚开始从事瞭望工作时,他经常辨别不出是烟火、低云,还是旋风带起的尘土,“特别是刚下过雨后,森林笼罩着一层薄雾,常常分不清是烟还是雾,就连距离也常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