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那都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代表的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也有相应的拳利和待遇。而原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在取得很高成就的情况下,依然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出走美国后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并评上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不得不让人对中国的院士评审方法与美国评审方法做对比,也对国内的教科研环境及留学生回国效力做出思考。我个人认为,如果颜宁教授早日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且有相应的科研条件的话,她估计应该不会出走清华。
一、中国院士评选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异。大家还记得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教授吗?她不一定在获奖之前没评上院士吗?所以中国院士的评选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比如有没有论资排辈现象,我国的院士年龄普遍偏大。还有就是评选方法上,是不是有抱团现象,有更好的人脉的教授是不是机会更大些?颜宁教授相对来说年轻,即使是在清华大学这样的中国顶尖大学,也有施一公这样的导师扶持,也有相应的科研成果做后盾,依然评不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而美国院士评选应该论资排辈现象会少点吧,不然也轮不到颜宁教授评上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二、院士拥有是巨大的荣誉与一定的拳利。拥有院士头衔不仅意味着你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和拳威,享受相当的拳利,比如申请项目和经费支持等。颜宁做的是结构生物学,做实验一台设备几百万美元,需要的经费数目庞大,要建立前沿的实验室需要经费支持。而如果评上院士后,估计建立这样的实验室应该更容易些,假如有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保证了她的研究能顺利实施,她应该不会离开清华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