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
小朋友很阳光,
但他们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我看到那边的小孩子都很阳光的,他们也有心理问题吗?”
“小孩子都很阳光啊,有阳光的一面,但他们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会做噩梦吗?你们怎么帮他们?”
“有。我现在正在学习这一块,精神分析。我想对小孩子来说,做噩梦还是要怎么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他们感觉不安全,紧张,不安全恐惧的情绪一直压抑着。”
这是5月9日晚,我在与心理咨询师董文的一段对话。就在前一天,我在采访完“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负责人刘猛后,旁听了志愿者邹芳伟给20多个孩子上的一次“阳光课堂”,上课结束后,有些孩子留在了教室写作业,还有几个就跑到隔壁的图书室来看书、吃东西、聊天。有个小姑娘一边没心没肺地吃着沾满辣椒的油炸豆棍,一边与我讨论起每天零花钱究竟是5毛还是一块。旁边8岁的张星宇,则开始根据我的胡子来猜起我的年龄来,小姑娘一开口就特真诚地说出了50岁的起价,惹得她的同伴们全大笑起来。
在那片笑声之中,我萌生了前面的那个问题。无疑,董文的回答,让我有些失落和惭愧:原来,我们是不愿意看到孩子“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的。

事实上,在都江堰,这样的惭愧,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在与董文见面前,我与“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图书室管理员王永强,有过54分钟的对话,他就在都江堰皖川学校上班,这所由北街小学、灌口小学、十局学校(有中学和小学)、尚阳学校(有中学和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中,一个驻校的心理咨询师都没有。虽然地震前的王,在中科院的一个函授班上拿过心理学方面的大专文凭,可他地震前患了脑疾,住院开刀,“后来又有癫痫”,所以学校也没答应他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
相比而言,绵阳市内的八一帐篷小学的学生也许要幸运一些,他们在部队大院,外界难以打扰,不仅平时有两个驻校的心理咨询师,此外还有短期的心理咨询师,比如有过4年心理咨询经验的都江,就在该校驻了一个月。
董文的说法在都江这里也得到了印证。11岁的王明(化名),之前的学习成绩都是班上第一名,但现在却落在倒数十名以内,原因很简单:做鬼怪的梦,睡眠不好,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到夜里,鬼梦就开始了,一见到鬼,他就死死地抱住一棵树,吓得浑身冷汗。后来在白天,看到窗户上挂着的衣服,也能看出鬼怪来。这一年的噩梦,越来越渗透了他的生活,让他无处可逃。都江接到这个案例后,通过访谈发现,其实孩子之前的一些经历和家庭的影响,使他经受过一些创伤,地震在他敏感的心里的触动也就特别大,同学之间一些很小的玩笑,也对他造成了惊吓。“处理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首先告诉孩子,其实他梦中的那棵树,是他同床的同学;然后“用小孩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鬼怪是不存在的,这个环节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经验;然后带孩子做放松训练,其实放松训练也很简单,就是深呼吸,然后让他从头到脚放松,“小孩子一般不用特别教,他一深呼吸就会放松”,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想一些美好的温暖的画面和情景,逐渐地这些情景就会代替那些鬼怪的噩梦。都江给这个孩子做了三次治疗,三次就见到了效果,很明显。“对于11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只要有适当的工作方式,其实问题就不难解决。倒是那些一二年级的孤儿,目前看起来恢复得很快,很懵懂,但从长期来看,隐患很大。需要老师、社会、同学长时间地注意,帮助他们弥补这种缺失。”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爱,都能起到正面的效果,都江说:“还有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孤儿或伤残儿童,他们自己能感觉得到,觉得大家给他特殊照顾是可怜他,反而催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想别人让着他,于是故意与你反着干,采用刺激的方式来与你对抗,这种扭曲也非常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