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孩子上学开始,小学、初中、高中这十二年的时光里,大多数父母们都没少为自己的孩子操心。父母们担心着孩子的成长、关心着孩子的成绩、期盼着孩子考上心仪的学校。
而在这十二年里,父母们每个学期都会参与的一件事就是:家长会。这也是家长们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与老师沟通的最完美机会,同样,也是家长们与其他的家长交流共同的一个机会。
青少年时期的的孩子们往往好胜心强,喜欢和其他同学比较,所以有不少人孩子会很在意自己的爸爸妈妈去参加家长会的仪表,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给其他的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如果自己的爸爸妈妈穿的很不正式、很匆忙的赶去家长会,孩子们会感觉到不好意思、甚至是"丢脸"。
农珉工爸爸穿工服开家长会,遭到嘲笑:为啥不提孩子着想
小明(化名)今年五年级了,刚刚经历了期中考试,学校打算开家长会来向家长们总结一下半学期来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向家长们汇报。
这一天家长会,小明的爸爸急匆匆的赶来,还穿着工服,身上大汗淋漓的找到小明的位置坐下,引起了周围家长们的注意。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在工厂打工的农珉工,也没有什么文化,班上的同学家长们有一些是大学毕业甚至硕士毕业的高材生,导致了小明原本就对爸爸的文化学历感到自卑。再加上家长会爸爸如此不注意形象,连衣服都不换,满身臭汗的就来学校,与其他人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小明感到更难堪了。
周围的一些家长也在窃窃私语,为小孩感到尴尬,为这位家长感到无语"参加家长会这种事都这么随便,也不替孩子着想,这让孩子多不好意思"
显然,大家对这种爸爸都感到了担忧。
家长会一定需要很正式吗?这有什么好处?父母们可以看看
有不少平常比较随意的父母会有疑惑了,不就是一个家长会吗,搞得这么正式干什么?下面父母们可以看看这样做有没有道理。
首先,重视家长会的仪式感可以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礼仪。现在的很多孩子对任何事都显得无所谓,去同学家、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或者是家里来客人了,他们都很随便,对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这样是对同学没有礼貌的、对客人没礼貌的。
这是一个在中国重大工程中工作的农珉工的故事、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是农珉,却在城里务工,所以他们有个名字叫农珉工。中国的农珉工人数超过2亿,仅仅建筑工人就占有4000万。他们用双手建设着城市,创造着奇迹,然而他们本身就是奇迹。
余先龙,重庆市沙坪坝建筑工地的打桩工。农活不忙时,他会到城里打工挣钱,供自己的三个孩子读书。杨少锋,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三天两夜的时间里,他以农珉工的身份来到工地,成为了余先龙工作上的搭档,共同在深16米的桩井下作业,亲身体验着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用心感受着他们的苦与乐。
打桩是工地上最危险的工作,杨少锋的亲身体验,让他深刻的了解到农珉工这个群体工作的心酸与不易。他们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用流不尽的汗水,为城市居珉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条件,然而他们却很少有人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