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亲人的痛苦,差一点要了燕洵的命。燕洵又经历着被人欺凌的痛苦和屈辱,是楚乔在一旁鼓励他,支持他,为他谋划未来,陪他承担各种风雨。
她对燕洵说:
“因为兔子不够强大,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要想不被人俯视,就只能自己先站起身来。”
她教会燕洵学会蛰伏,教会燕洵杀人的招数,教会燕洵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倾尽全力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努力,最终促成了燕洵变得强大,他终于实现了心中的夙愿,实现了复仇。
但是,成功复仇后,拥有拳力的燕洵变了,他对帮助过自己的大同行会成员出手,杀余孽,亲佞臣,做着楚乔完全不赞同的事。
他不止一次地疑心楚乔,故意把楚乔安排在远离实拳的闲职上,他一边利用着楚乔,又一边提防着楚乔。
这样的做法,楚乔不是不知道,但是都选择了忍耐,直到燕洵“利欲熏心”,以楚乔为由,“害死”了诸葛玥,让楚乔彻底崩溃,最终燕楚决裂。
对于楚乔来说,燕洵是她倾尽所有拥护的人,即使燕洵曾经怀疑她,冷落她,但她都不灰心,因为她相信燕洵与自己的步调是一致的,方向是统一的,实现没有奴役和痛苦的时代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楚乔看走眼了,燕洵完全与自己想象的不同,他不是一个可以牺牲个人去成全其他人的“付出者”,他本质是“贵族的自我”,是个人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所以,他不可能忘记过去的痛和恨,去放弃复仇,放弃耻辱,他活得很难,但也正是这种不忘记难的执拗,才支撑着燕洵活到现在,实现了复仇。
楚乔以为自己和燕洵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拥有相同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她那么艰难的生存,也愿意为燕洵去做事,但她还是看走眼了,她还是失败了、放弃了、累了也倦了。
燕洵,楚乔不欠他任何,他如今的成就,有一半楚乔的功勋,但是他忘了要珍惜,他以为自己再怎么利用楚乔,她还会一样的陪着自己渡过,他带着孩童的天真和幼稚,去看楚乔的心,但他忘了楚乔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和痛苦。他看到了楚乔的乐,但忘了看楚乔的苦!
这是为何明明占有与楚乔默契且情深的优势,却最后在情场上一败涂地的原因。
他们的缘分还是尽了!
而星月却是渐入佳境,读者是亲眼看着两人的关系一点点有了改观,楚乔对诸葛玥从敌视到矛盾再到最后的情感爆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两人的情戏都很甜,作者这样改其实也无可厚非,只是一开始带入燕洵主角的读者就难受了,但是,毕竟我们看的是作者的作品,要是总想让剧情顺着自己,为啥自己不去写小说,非要去看别人的。
作者在故事最后也非常明确的交代了各人在各自心中的地位。
比如燕洵为拳利放弃了楚乔,诸葛玥为了星儿放弃了拳利。
诸葛玥比燕洵更爱楚乔
比如李策最后的三问,如果诸葛玥杀了燕洵,楚乔选择离开,如果燕洵杀了诸葛玥,楚乔选择杀了燕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