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 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谠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意见》提出七个方面要求:
一要压实地方和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员工个人防护要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
二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三要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
四要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保供。
五要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六要做好客运恢复和返岗服务。除入境人员外,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不得再设置障碍。
七要加强交通秩序保障。做好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解除后交通秩序保障。统筹做好外防输入和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工作。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主动作为、责任担当,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减轻负担。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个“小长假”,安徽黄山、云南昆明、贵州遵义等地著名景区迎来回暖迹象。但从全国层面来看,旅游业中多种业态仍然处于“停摆”状态。在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下,许多国家采取限制入境、减少人员流动等非常措施,对国内旅游市场冲击持续加剧。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旅游相关企业及多位从业者。他们坦言,疫情影响超出了业内的最初预期,在经历了数以亿计的“退单潮”后,盼着“春天”到来的旅游业却遭遇“倒春寒”。“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停滞一天,就是这样的损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说。
当下,疫情对旅游业的考验还没有停止,旅游企业正在积蓄力量,重整待发:或复盘“非典”,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或通过员工培训修炼内功,打造“云旅游”平台挖掘需求,创新产品,以求市场恢复时迅速反应,抓住复苏的红利。
行业“冰封”
距离农历2020年春节不足两天,旅游业被迫紧急按下“暂停键”。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1月24日,文化旅游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等旅游产品。这意味着预计4。5亿人次的游客出行被叫停,5139亿元的预测收入“化为泡影”,旅游业全链条“急冻”,迅速进入“冰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