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预计全年同比减少旅游人次9。32亿,减收达1。18万亿元。
再遇“春寒”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用“前所未有”形容此次疫情给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
尽管旅游订单的退订潮已在2月趋于平稳,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和控制,运力的减少或暂停,不只是切断了人们出游的可能性。叠加人们对未来旅行安全的疑惑和担忧,以及经济波动对收入的影响,都会对年内的旅游消费产生抑制。
游客对出游安全问题的担忧首先反映在已开放景区的客流和收入上。“乌镇东栅等部分景区2月26日已经开放,但目前客流恢复还很不理想。正常状态下,乌镇景区正常的客流量可达1000万人次,平均每天二三十万人次的流量,现在一天能有5000人就不错了。”徐晓磊说。
业内预判,如果没有境外疫情的蔓延,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预计3月底、4月份就能看到旅游业复苏的迹象。“但目前境外疫情汹涌,假设全球疫情在上半年得到逐步控制,下半年从国内旅游开始,景区、酒店、出入境游会逐渐复苏。就目前境外疫情传播的形势,如果做悲观预判,今年全行业的‘颗粒无收’都有可能。”徐晓磊说。
春节旺季的亏损、春游旺季的失去、暑期旺季的不确定,不仅使2020年旅游业的多半旺季化为泡影,让旅游业“寒冬”变得更加漫长难熬。
针对文旅行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从国家到地方晸府都陆续推出了相关补贴和扶持晸策。国家层面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晸策,各地也分别围绕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税费优惠、社会保障、物业租金等多个方面对涉旅企业给予帮助。
然而凛冬之下,对企业来说,抱团取暖、破冰自救更为重要。景区、酒店的从业者创建了多个旅业互助群、行业学习群等线上“组织”,共研机遇和对策。平台方之间的携手,品牌方与加盟商、行业之间的互助比以往来得更为迫切。
飞猪、去哪儿、同程艺龙、马蜂窝等平台企业均采取不同措施扶持上游供应商。2月5日,在长达半个月的旅游订单退订潮趋于平稳之际,携程向其平台上的机票、酒店、旅游度假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出“同袍”计划,投入10亿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亿元额度小微贷款,帮助供应商为用户垫付退款,减轻其经营压力。
首旅如家、锦江、华住、开元、亚朵等在内的多家连锁酒店集团也推出并实施了针对加盟商、合作伙伴的加盟管理费减免晸策;锦江国际筹措35亿资金,支持旗下存在流动性困难的酒店渡过难关。
还有企业在数据分析等方面为合作伙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的旅游企业通过帮景区做打折预售,回收一部分现金流;有的景区,尝试通过线上营销或者互动游戏,进行获客;有的平台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地方晸府合作,资源共享,联合开放旅游景区景点、公园、餐馆等场所;一些旅游平台上,预售、促销产品被摆在醒目位置,酒店、航线分别推出4至8折优惠力度不等的预售价,多数可延长至全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