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材的折腾——用什么教语文?
伴随着概念的争论,教材也在不断地折腾。我们说,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地修改教材是必需的。但如今,老师们手头可能有苏教版的必修一到五,人教版的小说阅读、《论语》选读、外国小说选读,语言文字运用,加上配套的选读教材,参考资料,作业练习,具体几本书可能一下子难以报出个数字来。我教了一轮新课标教材,觉得许多地方还不如过去人教版。
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个知识无层级,二是选文不规范,三是文章编排不科学。
知识无层级。就写作来说,必修一内容:第一单元激活我们的诗情第二单元鲜明的观点是议论的灵魂第三单元夹叙夹议枝繁叶茂第四单元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必修二第一单元用墨如破惜墨如金第二单元恰当地运用叙述角度第三单元准确及时与便捷第四单元看好处说门道必修三第一单元生成诗歌的意象第二单元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第三单元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第四单元无
选文不规范。必修二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斑纹》三大弊端
展开全文阅读
编排不科学。苏教版的教材始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编排体系。一道五册是按照什么来编排的?没有一个完整的额体系。就一个单元来说,也会死去了一个自己认为有点文化或诗意的标题,吧一些文章凑在一起就行了。如必修一第四单元像山那样思考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感悟自然《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湖山沉思《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莫名其妙!课文的练习设计也不科学。
(3)教法的折腾——语文怎么教?
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近二十年来,语文教坛浪潮汹涌,流派纷呈。什么目标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什么阅读四步法,导读五步法,写作七步法:什么课题法,体验法,探究法,非指示性阅读,快乐作文,快速作文等等。教学上一会儿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一会儿又提出以老师为主体,最近又有新说: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简直搞得老师一头雾水!还有所谓的专家把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定位七性八性的,挺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故弄玄虚。听说有的地方推行30.15讲练工程,即老师最多只能讲15分钟,学生要练习半小时以上。老师如果讲课超过15分钟,即视为不合格老师。有的为了推销自己所谓的经验,召开这样的论坛,那样的峰会,一开就是全国性、国际性,真可谓闹哄哄,乱糟糟。
但折腾来折腾去,看现在,似乎又要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了!那不是多折腾吗?黄厚江先生2011年2月出了一本书《语文纯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38元。
在座的诸位基本上会开车,您的师傅是运用非指示性还是指示性的教法教你的吗?其实大家都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法。何必这样瞎折腾呢?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折腾有好处,可以出所谓的名师,所谓的专家。作文一线的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师,用胡适之先生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来谈语文教学上,那就是八个字:“少谈性事,多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