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的另一个重要的材料是红砖。这个还是姨伯给解决的。为了省钱,仍然是从外地买的。其实那时候,我家附近的白鹿塬下,从南到北一溜儿排列着好些家砖窑场。每个村子都有,我妈年轻的时候在村里的砖厂贡献了十年的青春岁月。
我们家的新房子是爸妈一边盖着,一边借钱。
爸爸向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借过,没给。跟他的亲哥哥提起来,结果我这个好大伯竟然讥讽我爸,没钱还想盖什么房子。
爸爸向他的最亲爱的两个姐姐张口,结果我大姑妈说不借,怕我们还不起。身为厂长夫人的二姑妈说自己没钱。
我爸帮着爷爷养大的几个妹妹,我的几个姑姑们张口就说,她们没有我爸这个哥哥。
可怜的老爸,去他的亲戚家走了一圈,铩羽而归,一分钱也没借着。
不过我的几个姑父里还是有明白人的。有一个姑父在建筑公司开吊车,还有一位大姑伯是盐业公司的大货车司机,这二位长辈在我家房子动工后,利用他们的职业之便,帮了很大的忙。特别是大姑伯,是个特别善良的人。
我妈这边刚好相反,只要我妈张了嘴,没有拒绝的。
新房子上梁的前一天,妈妈的亲姑姑,我叫姑奶奶的老人家,还颠着小脚,走了好几里路亲自给我家送来了300块钱。
我姨妈姨伯两口子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随叫随到。人到不了钱到。其实姨妈那时候也挺困难的,四个孩子也都在上学。
新房子修建的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半月。这期间,我的两个舅舅经常来帮忙干活。中间还遇到了北方入秋的雨,下了快半个月,耽误了工期。
总算,在亲戚朋友们的鼎力相助下,我父母终于修好了一座坐南朝北的三间一层的楼房。
房子修好了,但也只是主体起来了。内墙只挂了一层紫荆腻子,门窗还没有着落。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赶紧搬进去。因为生产队里有人不满意我们住在那里了。
妈妈想来想去说,我们还是搬家吧。这一回搬进的,是我们自己的家。
爸爸在大舅的帮助下做了个简易的大门,窗户装玻璃的地方订上了白色的塑料布,勉强能挡住冬天的凛冽寒风。
就这样,在这简易的家里,我们安顿了下来。
随后的好几年,爸爸上班,妈妈在家种地加做手工活,我们的新家,天天都在起着变化。
新房子盖起来的第一年,过了冬天。
春天的时候,妈妈在还完了外债以后,请了两个外地的做木工活小伙子,给房子装上了结实崭新的门和窗户。
到了秋天,爸爸终于攒够了买油漆和玻璃的费用,我家的门窗终于有了漂亮的颜色,窗户上已经有些陈旧破烂的塑料布也换上了透明崭新的玻璃。
第二年,秋天,老爸休了几个长长的假期。他和妈妈,每天带着我和妹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土坎下,挖土,取土,装车,在合力拉回家,把我们家的院子垫高。拉土的工程持续了两个星期,院子还只垫了一半,但爸爸的假期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到工厂上班。
等爸爸攒够了假,我们一家又重复一遍从前的劳作。直到整个院子全部垫平。
再后来,爸妈继续攒钱。到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垒了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