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捉住她的两只小兔子 两只巨大的兔子蹦出来了

作者:时间:2023-08-29 09:18:01分类:情感

简介  自古以来,兔子就被视为吉祥之物。初一挂兔头、十五点兔灯、中秋玉兔捣药……关于兔子的民俗和故事,已经传播了千百年。人们将阖家团圆、消难祛灾、人丁兴旺的夸姣

瑞兔呈祥,千姿百态的兔子们

商家用白兔也是赚尽人缘。《抱朴子》称“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在没有大规模引进外国品种之前,纯色兔子极少,白兔更加稀有。在珉间,人们常常看到的是毛色灰黄相间的野兔。唐蒋防《白兔赋》形容白兔“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白兔曾作为祥瑞之物,供奉皇帝。

玉雕题材中,抛开捣药的实用主义,象征祥瑞的兔形玉雕很多。

李静训是隋代一名9岁的小女孩。在她的墓中出土的小兔子玉佩采用上好和田羊脂白玉雕成,一方面凸显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另一方面,爱护她的亲人们希望在冰冷的地下,白兔的祥瑞能庇佑、陪伴、安抚这个小女孩。

到了元明时期,象征祥瑞的兔形玉雕雕刻难度升级,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手法相结合的兔纹玉雕大量出现。

这只回首望月的玉兔,采用了镂空透雕的方法,画面层次清晰。正面雕琢柞树和灵芝花纹,树下一只兔子神态安详,毫毛毕现。树后以山石为背景,营造出清新质朴的氛围。

两只兔子,快乐加倍。这件元代白玉兔饰件,采用透雕、浮雕、阴刻、圆雕多种手法,表现两只兔子一前一后嬉戏追逐。三件带板为同一条玉带上的饰物。以物窥人,这件玉带的主人应是多么欢脱飒爽的一位妙人啊。

黄金有价玉无价。自明代起,玉带作为一种腰带的形制,被皇帝、藩王与建立功勋受封的公、侯、伯、驸马及夫人使用。明代中期,镂雕玉带板大为流行,往往采用镂雕工艺,雕刻出“卍”“寿”、灵芝和玉兔等纹饰,取意“万寿吉祥”。

明代雕玉名家辈出。此杯由一整块玉雕琢而成,当为玉雕大师杰作。玉杯的正面、背面皆饰有四爪龙纹。左右两侧各有一只耷拉着耳朵、长着毛球状短尾巴的小兔子衔住杯口,萌态顿生。

天道酬勤兔儿爷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泥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月宫中那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日复一日地捣药,为天下百姓治病去灾,最终成为了受人崇拜的兔儿爷。人们据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形象。

五湖四海人,天南地北情。小小的兔子虽静默无言,却又无时不在陪伴着中国人每个重要时刻。愿玉兔东升时,千家同喜,万户皆福,花好月圆人团圆。

作者简介:

罗蓁蓁,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辑,参与编撰《中国大通史》,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外审成员,全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组成员,主要从事博物馆晸策及战略研究。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