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在今年的5月的全国晸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晸协诿员、珉盟中 央副主席程红发言时建议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这次教育部的答复就是对这一建议的正式回应。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有了这个答复,以后大家就不用再为体育老师担心了,相信在运动场上健步如飞的体育老师不会再“生病”了!
如何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长期以来,由于繁重的学业,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体育锻炼流于形式,部分地方体育考试成为应试标准,只有在考试前突击训练,达成体育合格成绩。那怎么才能真正让锻炼常态化?
教育部对提案的答复并不是正式的文件,但相信很快就会有文件出台。当大家每天都要锻炼身体的时候,家长们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少学1小时跟别人拉开差距了。
锻炼时长要明确

从学校角度而言,严格落实好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是确保学生得到足够锻炼的基础。从家长角度而言,也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活动形式要丰富

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课间活动、体育课上多种活动形式出现,例如:课间操,保时保质地让学生做好每天的课间操,分别为队列变化、拍手操、武术操、健力操和放松操;长跑,配着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素质。校园足球,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可以将校园足球,推广到校园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等项目上。
分地分年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