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情感

官场潜规则 合法祸害你的古代官场潜规则

作者:时间:2023-10-27 10:41:15分类:情感

简介  张居正作为官场“顶级老油条”,总结过不少经典的“厚黑经验”,其中对官员特权的总结尤为精辟: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

段光清虽然是地主,但对自家的佃户还是比较照顾的(其实古代很多地主出于保持家业的考虑,都会为自己家的佃农和下人出面解决问题),于是安慰该佃户的家人,叫他们别担心,这种场面他们老段家见得多了,没啥大不了的。

事实确实如此,段光清他爹(已过世)就曾留下过类似情况的斗争经验。话说段光清的父亲段老爷子还是当地十里八村话事人的时候,当地官府就经常敲诈老百姓。当时乡下有不少乞丐,一旦某个乞丐病死或饿死(很经常),当地的街溜子、无赖们就会借机找事儿,说这个乞丐是被人谋杀的。然后,他们会报官,官府就会派一大帮衙役、仵作下乡前来“验尸”,有时知县也会亲自带队,身后跟着上百号人,一路敲锣打鼓,大声吆喝,十分“壮观”。

你以为他们真是来“验尸”、“破案”的?鬼才信!他们就是跟当地无赖串通好了,专门下乡来搞敲诈勒索的。等仵作像模像样地“验完尸”,就会下个“死因定论”(多半是谋杀),然后官府就会根据所谓案件推断,捉拿一大堆“嫌疑犯”(多半是没背景的有钱人家)。

段光清的父亲段老爷子是很清楚官府这一套“发财”伎俩的,他当时整了一套“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段老爷子召集了十里八村全部有头有脸的人(士绅),一起去县里找知县大人面谈,表示:如果乞丐确实是自己死了,经检验没有伤痕,可以由当地人掩埋,无须报官府验尸,将来再有此类事件,也都以此方法解决。最后知县大人见这么多“体面人”都来了,大家的态度又如此诚恳,于是也就答应了,还把这条规定刻在石碑上,立在进乡的道路旁。后来当地果然没再出现官府借“死乞丐”找茬的事了。

段老爷子没有说他当时去跟知县“沟通”的时候带没带“东西”,但按照常理推测,肯定是带东西了,知县才会永久性地答应“立规矩”。

后来,双方谈妥了某种长久的“互利机制”,即通过乡下人定期上交县衙门某些好处,免去了县衙下乡“办案”的敲诈行为。

段光清以父亲的经验为参考,跟自己的哥哥一道,找到了对付官府的办法。当时,段光清的哥哥为了救出被诬陷的佃户,也召集了十里八乡的“体面人”,号召大家各自出点钱,凑在一块,“慰问一下办案的官府老爷们”。结果大家纷纷响应号召,凑了一大笔钱。县衙收到群众的“慰问金”之后,果真把之前抓获的那些人都“无罪释放”了,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没再出现“贼开花”的问题。

这些乡下的“体面人”为何如此团结慷慨地掏出份子钱去“慰问”县衙门呢?其实大家都是害怕将来有一天自己成为“贼开花”的受害者,宁愿当前破点费,希望一劳永逸地避免此类问题。他们的这种做法类似于向黑社会缴纳保护费,其本质上就是在向官府表达这样一种态度:“我承认你能害我,我认了。你不就是想要钱吗?我直接给你,你就别拐弯抹角地害我了,行吧?”

你瞧瞧,县衙里的这些人轻轻松松地就收到“孝敬钱”了,收益最大的那个,当然是知县大人。这就难怪,古代这么多读书人挤破头皮想要通过科举考个功名,然后当官。这油水是真大啊!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