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你可以自己去做中高考阅读题(假如你阅读很多)自测,看你行不行。或者说,是否有提高。
根据你自测中高考阅读成绩,再来思考你读那么多书,是否对应试起到明显效果了。假如你又不肯去做中高考的阅读题测试,然后坚持说读书多了,做中高考阅读题就自然好了,那就太自欺欺人了。你说话其实就没依据。
我也不和你辩论,我就请你自己做几套高考卷子,就做阅读题,你自己评分,然后你自己思考一下是否你读书这么多年,比你当年高考进步了。
-----------------------------------------------------------------------------------------------------
神庙提出的读书无用论,是指针对考试而言,比如做应试阅读理解题等而言,有时你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这基本和黄保余看法相同。当然你说读书事关修养,那我不反对。我只是针对考试而言。
这种说法,一个是基于黄保余的调查统计,一个是基于我的观察(包括身边人的观察),以及我那中高考阅读题对群里进行测试。还有可以显而易见的是,中高考普遍语文分数都很低。
要理解这种理论的关键,有两点:
第一,阅读智商
要正确解码作者意图,我觉得两个层面:感知层面+技术层面
感知层面,是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以通过多阅读解决;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技术层面。运用一些技巧,抽取出关键含义来,是需要智商的。需要根据行文方式,表达方式,判断出关键点来,具体见《概括的力量》。我简单的说几条,比如说,排除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分析(分清楚几个句子间的关系),知道表示范围是宽了(过大)还是窄了。等。
很多人,并没有进行这种训练。读再多的书,也就是停留在感知层面。技术层面不行。靠感觉答题,经常容易感知错误。
第二,边际效应,作用为0
这种技术层面的阅读智商训练,不是通过读书就行的。
根据黄保余的统计,很多人读了很多书,既不能做对阅读题,也不能写出好文章。我的看法也是一样:就是无论你怎么训练感知力,也没法提高阅读智商。就好比,需要你训练后背肌肉,但你成天训练腿部肌肉,那就没用。
我儿子昨天第一次做高考提炼语意,前10个选择对了9个,前8个连对。我也做过那个题,也就60%正确率。可以说我儿子超过了我。但是论感知能力,知识面,我马上46了,远强于我儿子。比如说:对立统一,这些概念我儿子都不知道,都能做对题。我还读了很多哲学知识。这次是第一次做这个题,要是再做200小时,那我再读20念书,我也追不上我儿子。我现在就不行啊。
我这阅读智商,也就这样了,你再让我读多少本书,也不好使。
对我来说,读书已经对做这种题无用了。但是只是对考试没用,但不等于对别的方面没用。我可能因为读书变得更聪明了。
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读书对提高阅读智商没用==对考试没用,读再多边际效应为0==读书(对考试没用)无用。但是对其它方面,还是有用的。
我这么讲,是从普遍意义来说的,肯定有很多读书好,语文好的。
我希望大家注意到这点,否则读书也是个大坑,因为有读不完的书,同时这种方法,海量读书海量消耗时间,别的学科没法玩了。对普通人来说,弊大于利。实际上中学时间紧张,能坚持读书的人也不多了。据上海统计,中学生平均每天只有20分钟阅读时间(这还包含了看手机时间),所以实际上,中学生阅读非常少的,甚至假如你读闲书,有的学校都是禁止的,如果真有奇效,学校怎么可能禁止呢?
理解读书无用论的两个关键:阅读智商+边际效应
作者:时间:2020-10-12 16:31:51分类:社会
简介 实际你可以自己去做中高考阅读题(假如你阅读很多)自测,看你行不行。或者说,是否有提高。
根据你自测中高考阅读成绩,再来思考你读那么多书,是否对应试起到明显效果了。假如你又不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随便看看
我来说两句
本栏最新
本栏热门
Copyright 2018 Inc. All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奕兰视野 京ICP1234567-2号 统计代码
奕兰视野是用视觉观察社会生活,城市风情的网站,专注社会百姓生活,娱乐新闻和奇闻异事,用你的心和行动,体会社会生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