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此,皇帝嫔妃的故事虽然历来被人津津乐道,但我们都知道,这始终是一种落后的,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的产物,必定会被时代淘汰。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首诗歌,由于它的广泛流传,导致唐玄宗时期有三千宫女之说非常流行。
人们都以为,古代每位皇帝的后宫人数不会少于3000人。但是,即使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会敌不过自然规律。
那等到皇帝驾崩后,他所留下的这一大群后宫佳人,都会有哪些结局呢?

宫妃制度古已有之。《汉书》记载:“古者宫室有制,宫女不过九人,秣马不过八匹……至(西汉)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女不过十余,厩马百余匹。”
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记载:“孝桓皇帝多内宠,宫女至五六千人”。意思是汉孝桓皇帝时宫女就有五六千人之多。
南北朝与唐代,许多皇帝曾一次性放几千名宫女出宫。
《旧唐书·本纪第一记载:“ 太宗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癸酉,放掖庭宫女三千余人。”
从上述相关文献来看,既然一次性所出宫人最多达三千人,那皇帝后宫人数最少不会低于三千人。

不过“三千佳丽”是个虚数,大多数皇帝没这么多发生夫妻之实的妃子,例如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两妃。
不过传统意义上来讲,宫女和其他女官也都算在后宫佳丽里了,有某些荒淫的皇帝是随便宠幸的。
本文只重点介绍与皇帝发生关系,且有一定身份的后妃。 一般皇帝更替,原嫔妃无外乎有以下六种结局。

第一,升为太后或太妃
太后,泛指先皇的皇后,今皇的亲生母亲。太妃,分为皇太妃和王太妃,包含与现任皇帝关系好的先皇嫔妃。
比如康熙的贵妃佟佳氏,雍正时期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将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去世后上谥号悫惠皇贵妃,佟佳氏相当于受到三位帝皇的礼遇。
一些低等嫔妃肯定无法得到“太妃”的封号,新皇帝的孝心也不会普及到她们,她们只能继续侍奉其他嫔妃。

第二,随子女去封地
有子嗣的先皇嫔妃,尤其儿子是王爷(郡王),可以到儿子王府中当老祖宗享福。比如弘昼就把母亲(雍正帝妃子,纯懿皇贵妃耿氏)迎接到王府上奉养到老。
汉高祖刘邦的薄夫人一开始是代王太后,刘邦病逝后,薄夫人随儿子代王刘恒一起去封地生活。吕雉死后,刘恒成了皇帝,薄夫人自动升级为太后。
就算不去封地,新皇帝看在她们孩子的面子上,也会对这种嫔妃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