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复查证,两天后,刘红华对黏多糖贮积症IVA型也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目前全国14亿人中仅有100多人确诊,智力发育基本正常,但骨骼发育障碍明显,寿命一般就是二三十岁,这还包括很多患者病晚期无法行走,需要瘫痪在床。”

“无法治愈”“瘫痪在床”“寿命有限”......一个个字眼刺激着步入中年的刘红华,考虑到自己大龄生子,刘红华再次陷入崩溃之中,“我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快40生的她,就怕万一哪天我不在了,那她也许就是赖活着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还是希望她能有质量的活下去。”
“按照现在这种情况,我死不瞑目。”
第二重大山:天价
“唯铭赞”是目前全球唯一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药品,虽无法根治,但却能一定程度延缓症状。2018年,“唯铭赞”在中国大陆申请上市,借着国家对罕见病药物开辟的绿色通道,2019年5月,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绝境之下,“唯铭赞”成了黏多糖患者家属们眼中发着光的“救命稻草”。

但这“救命稻草”的售价,却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刘红华向记者算过一笔账,“‘唯铭赞’要按体重用药,每5斤就要用一支,每支药7500元,每周都要治疗一次。40斤的话,每月药费24万,一年就要300万左右,且以后随着体重的增加,费用还会持续累加。”
面对根本无力承担的高昂药费,工薪阶层的刘红华夫妇掏空积蓄,却还是杯水车薪。抱着最后的希望,她决定和药企沟通,希望药企能够降降价。“2020年5月,第一次跟药厂去谈,把能想到的理由全说了一个遍,说了好几个小时,后面我就一直谈一直谈,没有放弃。”
最终,药企决定以赠送部分药品的形式给予优惠,希希一年的花费从300万降至50万左右,并在2020年8月12日,成功注射了第一针“唯铭赞”,成为国内公开用药的第一人。

希希成功用上药之后,刘红华也成了当地黏多糖患者家属群体里的主心骨,“家属们有信息差,觉得用不起药就不用了,但实际情况是我给药企谈下来的优惠价,一些家庭努努力还是可以负担的,我告诉他们这些之后,就有十几个孩子也都跟着希希用上药了。”
正式治疗开始后,希希需要每周一次定时到医院接受注射。但由于治疗频次过于频繁,年仅7岁的希希双手留满了密密麻麻的疤痕,“最开始打针像杀猪一样全身挣扎,得好几个人摁着,后面在疤上扎针的时候,她就像认命似的只说疼,再后面,在疤上的疤再扎的时候,她就有心理阴影了,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开始说,妈妈,我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