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唯铭赞”能够留在国内,父亲王其军积极与药企沟通,2023年12月,他收到药企百傲万里制药美国总部的邮件明确回复:已决定不对“唯铭赞”在中国的进口药品许可证进行再注册。我们对此深表歉意。
2024年1月,大象新闻记者再次向百傲万里制药美国总部发去邮件,询问“唯铭赞”退市原因,得到回复:尽管过去几年我们已尽努力,但深感在“唯铭赞”用药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商讨中,切实可行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决定不就该产品的上市许可(即进口药品注册证)进行再注册。我们目前的上市许可将在2024年5月到期终止,我们正致力于支持患者获得我们的药物,并探索各种方案以期目前正在接受“唯铭赞”治疗的患者能够持续获得药物供应。

希望来了又破灭,面对彻底停药后儿子的再次发育停滞,王其军如鲠在喉。在他看来,百傲万里制药选择退出中国,利润是最大的原因,“患病人数少、病情又重,药品生产成本也高,药企就不愿降价,可不降价就进入不了医保,进不了医保辐射的患者人群就更少,利润就更少。”
“那我们这些用药的孩子怎么办?”
守望与呼唤: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多封邮件的明确回答,都证实了“唯铭赞”将在今年5月正式退市的消息。断药后,全国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的救治问题如何解决?高值罕见病的破局关键又在哪?对此,记者联系了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
“治疗层面上,‘唯铭赞’的专利保护期到了,也许会有仿制药上市,但药企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因此药品定价也许还会非常高。然而最近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药监系统的审批相对宽松,研发成本和上市速度上也有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家对罕见病投入的积极性有所回升,并且现在一些药企打开了新思路,比如药品先以罕见病的名义上市,治疗有效以后,再去申请扩大和罕见病同类的适应证,这样就可以通过其他病人分担成本,降低定价。”金春林表示。

在罕见病兜底保障方面,金春林认为,“如果说1万个人里面有1个罕见病,是否就意味着9999个人不得病?那这个时候是不是9999个人,有义务去为一个人去买单?以这个道理的话,医疗保险冲在前面、其他的保障机制同时跟上才是破局的关键,大家对罕见病患者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其次,浙江、江苏两个省已经开展了试点,即每人出2块钱,建立罕见病的保障基金,就可以把5个目前有药可治的高值罕见病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实践也证明,罕见病的用药也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无底洞。”
“所以活着,坚持真的很重要。”
从确诊到治疗,从买不起药到买不到药,希希、端端、鹏鹏等十余个家庭从未轻言放弃。绝境之下,他们的声音放在14亿的群体中,又显得过于微小。守望与呼唤的背后,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是对医学、对企业、对社会的信心,爱和希望让这些家庭有了与疾病死磕到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