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做法,目前也有一些困难。
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对此十分反对。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加沙地带被以色列吞并。而且,大家掰着脚指头也可以想到,当以色列晸府在加沙地带建立共治晸拳模式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日子,照样不会好过。
所谓共治晸拳,肯定是以一方为主导,另一方为傀儡。一山不容二虎,这个常识大家不会不知道。
而作为主导的一方,肯定是以色列,作为傀儡的一方,肯定是巴勒斯坦人。
在这种模式下,矛盾、冲突、斗争,不可避免。最终的结局,估计也是巴勒斯坦人被逐渐驱逐。只不过,前者是快刀扎乱麻式,后者是蚂蚁搬家式。
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看不到这个结局,所以表示坚决反对。
基于这种情况,拜登的口风也变了。他公开表示,不太希望以色列完全进入加沙地带,希望以色列冷静,不要像美国那样,被911之后的愤怒所冲垮。
从逻辑上来讲,阿拉伯国家不是打不过以色列,而是打不过美国。
以色列从头到脚的武装,都是在美国支持下完成的。在早先年的时候,美国每年都会给以色列大约二三十亿美元的援助。在最近几年,这个援助好像取消了。
除了美国援助之外,以色列自己也采购军事武器。
犹太人本身便会做生意,比较有钱。以色列这个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的弹丸国家,经济很发达。美国的援助加上自己的采购,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几乎吊打阿拉伯国家。
由于打不过以色列,阿拉伯国家显得既愤怒,又无可奈何。加上阿拉伯国家自己也没有百分百团结,只要没到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大家便选择互相放嘴炮。
美国的策略也比较明显,即不要过度刺激阿拉伯国家,让他们下定决心团结在一起。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如果对方被过度刺激,团结在了一起,博弈成本会增高。
但现在的问题是,以色列和美国的战略目标,并非完全一致。
美国只是想维持中东地区的“均势”,即互相势均力敌,持续紧张,斗而不破,便于美国获得最大利益。但是,以色列是想彻底消除巴勒斯坦,永绝后患。
自从1947年联合国的“两国方案”被通过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便没有中断过。这种矛盾和冲突,既来源于各自领土归属的不明确,又来源于宗教、历史、现实利益等各种原因。
只有把巴勒斯坦彻底消灭,以色列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由此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并能获得自身最大利益。
美国在这个事件中,受损的主要是晸府信誉。
为了避免人道主义灾难,连联合国秘书长最后都亲身前往了加沙地带,进行呼吁,但美国却在之前的安理会投票时,唯独其一家投了反对票,导致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决议,没能通过。这对美国晸府信誉来讲,是一个很大打击。
当然,现在国际局势有点乱,美国晸府也不一定在乎这个信誉。
况且,即便自己信誉差了,只要随便给对手造点谣,说虽然大家说我是一坨屎,但你看别人也是一坨屎,这个信誉就被相对“拉平”了。
大家也不要觉得这种手段low,珉众不会相信。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乌合之众这本书。
至于经济利益,只要自己不上场,则无所谓损失或者不损失。